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9篇
法律   113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52篇
综合类   19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71.
最密切联系原则与我国的立法及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冲突法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当代冲突法中一种生命力极强、在各国立法及其实践中普遍确立和运用的一种法律适用的重要理论原则。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实质在于软化连接点 ,增强法律适用的灵活性 ,从而实现法律的根本性价值———公平、正义 ,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在立法上确定了这一原则 ,但对这一原则的运用标准不够完善、具体 ,因此导致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官摸索办案的客观现实。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应成为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在司法实践的运用中应体现法的公平正义价值  相似文献   
172.
中国公共安全:哈尔滨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城市,这次积极申报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建设,您作为公安局分管局长是怎么考虑的?  相似文献   
173.
绩效考核是政府公务员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本文拟在对内地与澳门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进行系统比较的基础上,从中总结澳门在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方面值得借鉴之处,并对如何完善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提出一些思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顾客至上、绩效管理与公共部门管理绩效的外部评价在西方政府管理实践中被广泛接受;而作为城市公共管理绩效外部评价形式的政府满意度评价,在我国同样也已经得到实际应用并引起广泛关注.通过对杭州市和美国桑尼维尔市政府满意度评价的典型案例比较,揭示了两者组织管理过程以及效果的差异,并从中引申出关于完善我国城市公共管理绩效外部评价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5.
如何建立与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相配套、相衔接的社区警务运作机制 ,从根本上增强公安机关对城市社会治安的整体驾驭和控制能力 ,更好地服务西部大开发宏伟战略 ,已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实施社区警务战略 ,必须根据社区改革实际进行相应改革 ;必须突出重点 ,规范社区民警职责 ;必须科学合理地建立职能明确的运行机制 ;必须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76.
论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与绩效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寅德  吴妤 《行政与法》2007,5(3):25-27
在全球化“新公共管理运动”思潮的影响下,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对政府管理绩效评价做了积极的探索,目的在于提高政府组织的绩效,但其实践的结果却令人困惑,也由此引发了对“西方的绩效评估是否适用于中国”的争议。本文从绩效评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分析绩效文化所蕴涵的基本理念以及绩效评估与绩效文化的关系,主张通过绩效文化的构建来推动政府绩效评估在我国的顺利实施,并就如何培养我国的绩效文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7.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各种矛盾运动变化的结果。本文拟在系统论的视角下,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进行分析,将整个处置体系看作是系统的输入与系统的输出,以期建立一套长效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78.
中国大城市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度量社会发展水平的一种工具,自“社会指标运动”兴起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陆续建立的有不下数十种,但此前尚无一种能够适用于我国社会转型后大城市社会发展的度量。为此,我们设计了专门用于评估我国大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经试测检验和国家权威机构专家的论证,认为其涵盖性和逻辑性较强,能充分体现我国大城市的社会发展特点,并能对其进行比较客观和准确的评价,亦具有较强的分析比较功能。  相似文献   
179.
This article recommends a modification of the child interview and observational components of the conventional child custody evaluation. By scheduling these events in back‐to‐back sequence, the evaluator adds critical process‐oriented data to familiar content‐oriented data. These additional data include at least eight landmark separation, reunion, and transition events valuable to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family system. The benefits of this protocol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ecological validity of available data, reduced evaluation time and costs, and research. Limitations are discussed relevant to questions of sampling bias, fatigue and sequence effects, and practical dilemmas that arise when evaluating families with many children.  相似文献   
180.
We report on a sample of 90 child custody evalua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who completed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on their attitudes and beliefs in child custody relocation cases.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relied on relevant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and utilized a relocation risk assessment forensic model. Participants found many risk, protective, and specific relocation factors important, but the triad of past parental involvement, support for the other parent, and child's age were afforded the most importance. Participants also reported that the moving parents sought relocation for educational/vocational reasons, to receive support of their extended family, or to remarry, while the nonmoving party most commonly opposed relocation due to fears of interference/damage to the nonmoving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restrictive gatekeeping, and alienation. A common trend among participants was concerns over the possible detrimental impact of any relocation on the nonmoving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quality of co‐parenting. The vast majority of participants reported that they mad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to the court about relocation, and the court agreed with their recommendation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time. We discuss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as well as areas needing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