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9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胡汉文化交流并融合影响最广泛的时期。曾在中原地区风行一时 的胡舞和胡服,反映出唐代胡汉文化交融而产生的文化习俗和社会风貌。唐代士大夫喜好诗 乐,寄情歌舞,因此对当时流行的胡乐、胡舞与胡服多有记载,从而使我们看到舞与乐不相 离,舞与服不可分,乐、舞、服各有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November 2011 witnessed the rise of an unprecedented debate at the American poetry forum. The parties involved are the U.S. former poet laureate, African American woman poet, Rita Dove, and the most distinguished contemporary American critic Helen Vendler. The cause of the debate is the publication of The Penguin Anthology of Twentieth-Century American Poetry edited by Rita Dove. For a while, newspapers, magazines and the internet have been heated by the fires between Dove and Vendler, as well as their followers. However, underlying this sound and fury, three frequently appeared key words remind us that this debate is a unique multi-dimensional American cultural war. It is the exteriorization of the interweaving and conflicting of racism, multiculturalism and cosmopolitanism which coexist in the deep vein of American social culture and ideology.  相似文献   
13.
英语学界对孔子文学思想的研究实属晚近之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北美地区陆续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大体沿着两个路向展开,一是探讨孔子的诗学观,二是论述孔子思维方式与其文学思想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上涉及:聚焦实用与抒情两种质素、注重文本细读基础上的多时段考察、援用二重证据法、汲取西方文学理论,引入后现代主义视域.  相似文献   
14.
随园女弟子作为女性诗歌创作群体,乃清代乾嘉诗坛袁枚性灵派之一翼,其人数可考者达四、五十人.其出现于苏杭地区,与江南经济、文化的发达及思想观念的解放密切相关,也与袁枚的支持不可分.女弟子诗具有性灵派诗歌的特征.随园女弟子在中国妇女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中越两国在历史上曾有近千年的宗藩关系,越南常定期或不定期遣使出使中国。这些受命使节们大多谙熟汉文化,汉诗赋才能出众,在使华往返途中留下了为数不少的汉文诗。本文拟就国内学界对历代越南来华使节及其汉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诗歌与情感的关系问题,是中国诗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西晋诗人陆机在他的<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的著名观点,既反映了时代的风尚,也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开启了一片新的天地.从诗歌美学的角度对此予以阐释,可以发现,陆机的这一观点,揭示了诗歌在创作背景层面、物我关系层面、语言层面等均与诗人的内在感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就为文学表情论的确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文化推崇禅宗的“山水真如”的境界,而禅宗文化又观照着日本的俳句、汉文学、儒学、绘画、庭园建筑、花道等诸多艺术苑囿。日本的古典短诗是由17字音组成,原称俳谐。其俳句较多地采取象征和比喻手法,崇尚简洁、含蓄、雅淡。比和歌更为精练。然松尾芭蕉以其孤独的心境,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对应物,以心灵与之交流,表现出自然、真诚的生命性灵。由此,芭蕉的俳句也因其境界的幽雅、闲寂、清苦而在日本文学界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8.
晚清政府内外交困,社会不安定使得很多中国知识分子侨寓南洋寻找生路,其中以新马两地为多。邱菽园有着举人功名、丰厚家产和个人学识的优势,加上办报兴学和雅集诗社,很快成为19、20世纪之交新加坡文坛领袖。他曾因巨额援助维新派起义受到政治牵连,又因经济破产备感世态的炎凉。困顿时期的邱菽园依然保持着知识分子的岗位意识,继续培植新加坡本土文化,他的岗位意识越来越在地化,诗文中出现了更多的本土关怀。纵观其一生的诗文创作和文学活动,一方面邱菽园毕竟根在中国,爱国情结是割舍不断的,与同期南来的左秉隆、黄遵宪等人一样,邱菽园的诗文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感时忧国情怀;另一方面,其诗文中开始描摹新加坡在地风土人情,也开始经营本土文人的交际圈。邱菽园丰富的文人交游经历及文人间诗文唱和,在在展示着汉诗在南洋地区的传播历程,同时,也勾勒着海外知识分子从花果飘零的无奈到自觉落地生根的移民心路。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研究领域中,关于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论述极少。事实上,新加坡有大量华文旧体诗的文本,这些旧体诗的作者主要由新加坡的"过客"、新加坡的"流寓"者和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 3 类人构成。他们的写作特点体现在:一是新加坡地域文化风貌的体现;二是语言的杂糅;三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一类诗作的研究具有比较文学和文化交流的意义,同时也是新加坡本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关于清代诗学史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诗学相比前代诗学,具有文献丰富、作者众多、流派纷繁的特点,现有的研究由于视角单一,同时缺乏对文献的发掘和关注,视线集中在有限的少数问题上,遮蔽了清代诗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实践对清代诗学研究的方法谈了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