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9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诗学的本体不可以诗言志或诗言情一言以蔽之,它有志、情、性、灵四种形态,虽说任何历史阶段的诗学本体都是共时与历时、多义与变化的综合,但仍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它开山于志,经情志的过渡而达于情,再经情性和性情的转换而达于性,又经性灵的转换而最终达于灵。诗学本体的流变,可以说是中国诗学史的主脉。  相似文献   
32.
长篇叙事吴歌产生及繁荣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歌经过千百年的孕育,在各种文艺样式的影响和丰富下,因叙事套式、自由的体制和丰富的句式、特定环境的特定歌手等各种条件的成熟,而于清朝中后期以来形成长篇叙事的巨制,乃是吴歌演进的必然,也是中国古代诗歌整个发展趋势的必然。  相似文献   
33.
《浙西六家诗钞》是一部清代道光年间刊刻的选辑浙西六位名家诗作的清诗选本。选家吴应和和马洵在该选本中通过序跋、小传、评点等形式表达了宗宋为主、兼采唐诗的诗学倾向,具体体现于选家对"浙西六家"的评价、对具体诗家诗作的点评以及时人对钱载诗风的不同解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4.
王珂 《金陵法律评论》2004,3(3):104-109
新诗文体的初步形成主要经历了19世纪末的"诗界革命"和20世纪初的"白话诗运动"两大阶段.诗界革命是保守的文体改良运动,以增加"新名词"为汉诗改良的主要内容,并没有动摇汉诗的根基,文体变革的力度太小,基本上没有对汉诗的诗句、诗节、诗段及诗律进行变革.白话诗运动又太激进,对已有的古代汉诗诗体进行了全面的颠覆,不仅改变了汉诗的语言、文体和内容,甚至写诗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巨变,是一次超过了汉诗承受能力的文体大变革."诗界革命"的保守和"白话诗运动"的极端都是当时的政治局势及诗歌生态决定的.新诗出生时的先天不良造成了后天成长的艰难,特别是百年间新诗文体建设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早期的文体变革有关.  相似文献   
35.
小说<红楼梦>是中国诗性思维在小说中的集中体现,与诗呈现出一种血缘的关系.<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中表现出来的抒情性、感伤气质和典雅风格,无不体现出与诗的内在一致性和诗化的美感追求.  相似文献   
36.
“诗言志”。毛泽东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代卓越的诗家词人,他的诗词创作,充分展示了这位革命家追求伟大理想并为这理想奉献毕生的壮志情怀。  相似文献   
37.
Late in the early time of the 20th century, Confucius’ literary thoughts aroused scholarly attention in the English world. Since the 1970s, two academic trends has emerged in North American sinology about Confucius’ critique on the Book of Poetry. These research is done along two directions: one on Confucius’ poetic points of view; secondly, the other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nfucius’ thinking mode and his literary thoughts. In sinologists’ studies of Confucius’ literary thoughts, varied research methods are adopted, including the shift of focus between the pragmatic and the lyrical; multi-phase close reading, method of double proof,approach of structuralism, and the post-modernist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38.
高蔚 《金陵法律评论》2006,(2):116-120,132
“纯诗”虽是象征主义的诗学命题,但作为纯粹美的艺术理想,它却是人类通过艺术所表达的一种生命需要。在法国象征主义运动之前,“纯诗”已寄生于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艺术思想中。浪漫主义缺少艺术形式感的自省和唯美主义形式媒介的空泛,促使象征主义为“纯诗”赋形。然而,象征主义对艺术秩序的刻意寻求,最终使它因陷入形式化的唯美怪圈而制造了自己到达“纯诗”的距离。“纯诗”揭示美的最深刻的形式意义,应该隐没在音乐加宗教的情感振荡里,这里没有先在的模式。  相似文献   
39.
20世纪20年代东南大学先驱陆志韦、李思纯、宗白华等人在国学背景下对中国新诗所做的探索,形成了迥异于北京大学的新诗传统--重视新诗本体建构,强调汉语性,突出现代诗形与智慧.遗憾的是,他们的汉诗建设理论被激进的反传统主义主流诗歌史遮蔽了.回寻东南大学新诗传统,有利于新诗汉语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40.
一个民族的语言智慧总是在相续相生中变化。"五四"诗体革命发生汉语诗歌艺术的"断流",导致积累了几千年的汉语音韵诗意的流失。20世纪末以来诗歌的危机,可以说是新诗语言的危机,也是20世纪风雨逝去的平静中新诗自身弱点的显露。找回今古汉诗语言艺术血脉联系的基因,以获得建构现代汉语诗意形式的可能,则是弥合新诗的语言伤痕,振兴21世纪汉语诗歌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