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9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仁老对韩国汉文学的发展具有奠基性和开创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他是韩国民族诗话创作的开拓者、韩国“八景文学”的开创者、陶渊明《归去来辞》的首和者、高丽诗歌关学的奠基者,正是他的文学开创性对韩国汉文学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形成韩国民族诗话、“八景文学”“和陶辞”等独特的文学体系,成为韩国文学史上的瑰丽奇观,李仁老对韩国汉文学的开创性使其成为韩国文坛的巨擘。他在这四方面的成就使其对韩国汉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  相似文献   
42.
毛泽东诗词与当代青年信仰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进程中,当代青年面临的最大危机是信仰困惑,这种困惑造成了自身的主体性缺失,从而致使他们走向否定自我的极端。毛泽东诗词蕴含的奋斗、向上、乐观的人生哲理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种信仰是当代面临信仰困惑青年最需要的东西,毛泽东诗词给予我们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3.
南宋李壁笺注的<王荆文公诗注>是宋代重要的一部诗歌笺注本.李壁在<文选>式的传统笺释方法基础上,发展了前代的注释之学,主要有三方面的贡献:以史证诗,借注王诗以显史;探求诗歌旨意;从文学角度来评论诗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这对后代诗歌笺释之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现代欧洲暨法国美学情趣在音乐、诗、绘画、戏剧、小说、电影等方面的流变,即所谓唯美主义倾向,是启蒙时代微妙精神的延伸.现代欧洲艺术放弃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形式与内容关系的传统理论一方面放弃了作为理念的形式,而把艺术活动必需的物质材料本身当作形式和艺术欣赏的对象;另一方面,也放弃了西方艺术传统根深蒂固的偏见,即所谓艺术的不同物质手段只是为了表达或表现感情、观念、外部世界的模特.现代西方不同艺术门类不约而同地放弃了古典艺术中的形而上学追求,从而把艺术活动中的所谓"内容"只作为一种"形式"化的活动,甚至取消了内容与形式的界限.  相似文献   
45.
胡建次 《思想战线》2003,29(6):62-65
新时期以来的唐诗学研究,在学科的理论性探讨上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在唐诗学史的考察上呈现出多方位展开的态势,标示着唐诗学研究正日益成为甚具生长性的古典文学分支学科。同时,也存在研究视域不够开阔、理论探讨尚嫌单薄等不足。  相似文献   
46.
陆机的行旅诗在其所有诗作中历来评价较高,不仅讲究章法,尚规矩,而且情深景真,清新自然,鲜明体现了由拟诗向自由创作的过渡状态。这是陆机对古诗、古乐府刻苦模拟的结果,也是“从古诗中来,又走出古诗”诗路历程的转关标志。  相似文献   
47.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ontents of fifteen Australian “national” poetry anthologies published between 1946 and 2011. The study has three basic aims: to identify the most anthologised poems (as determined by the greatest number of inclusions in all anthologies), to identify poets with the most poems anthologised, and to identify the poets most consistently represented during this period. Based on quantitative data derived from each anthology’s table of content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empirical and analytical account of Australian national poetry anthologies over a six-decade period. The results reveal a core group of consistently anthologised poems and poets. While each anthology is different, there is a degree of consensus among national anthologists regarding the inclusion of “standard anthology pieces”. This article also considers the role of national anthologies in supporting a hierarchy of established literary reputations and perpetuating a poetic tradition in Australian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