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7篇
  免费   297篇
各国政治   96篇
工人农民   522篇
世界政治   10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3篇
法律   3200篇
中国共产党   418篇
中国政治   1322篇
政治理论   518篇
综合类   418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659篇
  2011年   666篇
  2010年   643篇
  2009年   691篇
  2008年   719篇
  2007年   835篇
  2006年   904篇
  2005年   856篇
  2004年   810篇
  2003年   573篇
  2002年   511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物权限制是指法律对物权的支配力和排他力的限制,亦即对物权人享有的利益和行为自由以及对抗第三人效力的限制。我国《物权法》中物权限制制度具有以下优点:限权模式合理、可行;限权范围全面、突出;限权目的明确、正当。我国《物权法》中物权限制制度的不足是:物权限制制度并未充分体现国情、物权限制制度存在立法技术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52.
我国《物权法》立法技术若干缺陷的分析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物权法》的制定总体上是成功的,吸收了近年来我国物权法理论研究的成果以及国外一些先进成功的立法经验,但在立法技术上也存在着若干缺陷。本文从理论上对《物权法》的立法技术缺陷予以分析,并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论证,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和构想,以期对我国《物权法》和物权制度的修改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3.
论不动产利用的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动产的利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设定用益物权,二是设定债权利用权。这两种方式尽管有相似之处,但仍有本质的区别。由于用益物权与债权利用权具有不同的利益、成本和风险,因此,对不动产利用而言,究竟应采取何种形式,对于当事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共同富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提倡创造性劳动,重视资本的合法性,培养纳税人意识,建设趋向共同富裕的机制。  相似文献   
55.
李雪  王洁 《行政与法》2007,(6):52-53
我国目前资产评估法律环境有待完善,资产评估相关法律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企业改制中资产评估主要遵守的是《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不能满足资产评估业发展的需要。评估法律规范实质上是法律规范在评估中的具体应用,即评估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立法机构或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是评估人员必须实施的行为规则,其最终目标是调整评估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56.
生命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所说的生命权是指狭义上的生命权。生命权的基础性、不可逆转性和不可补偿性决定了生命权应当入宪,而生命权入宪则是对生命权基础性价值的确认和彰显,表达了对生命权的尊重,也将提高人们尊重生命权的意识,同时将进一步推动生命权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57.
本文在反思传统所有权概念立法例及其理论缺陷的基础上 ,深入考察了所有权的内在方面和弹力性 ,认为 ,为全面理解所有权概念及其终极支配性 ,应放弃弹力性的说法 ,并将目光聚焦在“人”身上  相似文献   
58.
王岩 《行政与法》2005,(5):98-99
约定优于法定是合同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尤其是在消费合同中,这一原则受到了挑战,完全遵守这一原则会形成合法不合理的情况。因此重新审视这一原则,适时地赋予约定优于法定原则新的内容,就显得十分必要了。文章在探究了约定优于法定原则之后提出在消费合同中应当推行约定有利的原则,以切实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59.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法治社会,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最终要上升为法律问题。从立法的层面来看,我们认为,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明确农民工特殊性的同时,将其纳入劳动者的范畴并加以法律保护。农民工现象的特点决定了对其法律保护的双层次性:宏观上,宪法恢复公民迁徙自由的权利,为农民工获得主流劳动者地位铺平道路、扫除障碍;劳动基本法明确将农民工作为保护主体,赋予农民工作为一般城镇劳动者应享有的各种基本劳动权利。微观上,制定劳动保障法规和规章,确保农民工作为劳动者所缺失的具体权利的逐步回归。最终达到对农民工和其他劳动者一体保护,逐步构建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法治社会要求的劳动法律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进而提升所有劳动者的政治经济权利与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60.
吴献萍 《行政与法》2007,(12):114-117
随着诉讼制度的发展,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再逐渐提高的过程。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提升了被害人的法律地位,并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其诉讼权利,但在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