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31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95篇
法律   170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66篇
政治理论   59篇
综合类   37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91.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并在实践中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经验,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丰富 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就一定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792.
民族区域自治理论是在尊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逐步确立并完备起来的。制定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体现 ,既要注重法制统一 ,又需充分考虑民族习惯法的内容 ,将自主权与统一性有机结合。同时 ,应采取有效途径、方法 ,促进自治法规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793.
2012年,新加坡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增长放缓,外交上积极参与东盟活动,深化区域合作,与中国的关系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794.
新制度主义在政治科学中的兴起,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研究的理论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新制度主义各个流派在分析层次和研究途径方面的多样化,也为获得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范式设下障碍。通过揭示新制度主义在分析层次和研究途径上的内在分歧,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建构的基本取向需要关注四个重要方面,即科学化与人文化、概念分析与理论建构、能动与结构、传统研究与前沿理论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795.
文莱:2010~2011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文莱继续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经济逐步复苏,人民继续过着稳定富裕的生活;外交上延续既定的外交政策,力所能及地参与地区和国际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796.
江泽民同志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了爱国统一战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适应形势的发展,对党的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基本要求和范围对象赋予了新的内容,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相似文献   
797.
仲裁条款对提单受让人的法律效力问题一直备受争议,长期以来都未有定论。随着现代仲裁法学的不断发展,新的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理论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798.
论我国共犯本质理论中的行为共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共同犯罪成立的理性基础在于犯罪的共同性,而不是行为的共同性。但是,实践已经证明,既有的共犯成立范围理论并不能有力的解决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行为共同理论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理论上共犯形态认定的问题,而且也可以为复杂情况下共犯规则的适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99.
对中国社会学早期学术关注点的回顾,我们发现了"政治的维度(the political)"的长期缺失.然而,随着中国转型社会的重构和与之相伴随的利益保卫和利益磋商行动的高发,围绕"政治的维度"的学术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具有日益高涨的重要性.作为社会学学科内部处理"政治的维度"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知识来源,对社会运动理论的介绍,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在我们引入的时空框架中,追溯西方社会运动理论范式的演变历程,分析这些理论取向与当代中国社会研究现场的相关度,说明政治进程模型、古典理论和社会建构论/文化理论对当代中国相关现象的解释力要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800.
Recent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crime‐prevention strategies tend to interact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nity in such a way that what works in one community might not work in another. In this article, we extend this finding to fear of crime and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crime using a Focus Theory of Normative Conduct framework. Data are reported from three experiments that examine the impact of publicly posted Neighborhood Watch signs on perceived crime rates and worry about victimization. The studies used a virtual community tour to assess the causal impact of Neighborhood Watch sign presence and content. Across the experiments, we consistently find the potential for publicly posted Neighborhood Watch signs to produc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such as increased fear of crime and worry about victimization. Moreover, the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posting the signs are influenced not only by the information printed on the sign but also by a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igns themselv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context in which they are po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