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89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2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人民警察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职业。公安机关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要求,在引进先进理念、积极推进现代警务机制改革的同时,必须从人本主义的高度出发.密切关注民警个体的健康状况,推行符合中国国情的切实有效的民警健康维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2.
借鉴民法上的缔约责任 ,行政主体的缔约责任是行政主体在缔结行政合同过程中超越缔约规则 ,违反缔约义务 ,给另一方相对人或第三人的利益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主体缔约责任的理论基础是诚信原则和信赖保护原则 ,其中信赖保护的范围更广。行政主体承担缔约责任的前提是违反了缔约义务 ,包括确保缔约程序公正的义务和确保合同合法有效的义务。损害赔偿是行政主体承担缔约责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3.
论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分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同定性的不同 ,直接决定其适用规则与救济渠道的差异。我国现行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分标准 ,就总体而言 ,偏于抽象 ,操作性不强。西方国家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别标准多元且具有成文化趋势。借鉴西方经验 ,我国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分 ,应以合同是否具有公法性质为判断中心 ,以公权力因素与公益因素作为主要判断基准 ,建立多元的具有操作性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04.
论要约邀请的效力及容纳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约邀请作为意思表示 ,可以具有法律效力。要约邀请提出的内容可以进入合同 ,成为合同的条款。此观点为创新观点 ,是对法学上发现的总结 ,为要约邀请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支点和基础 ;为指导实践提供了法理依据 ;制定民法典时应明确容纳规则。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各地人民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广泛开展了行政诉讼协调和解工作,我国已经事实上存在了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学界将这种由人民法院建立的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归结为撤诉模式。但是,这种和解制度存在着法律缺陷,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撤诉模式所面临的困境,本文提出了当代中国行政诉讼和解应当实现由撤诉模式向契约模式转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6.
在合同条款的内容存在争议或者合同出现漏洞时,适用交易习惯解释合同来确定当事人问的权利义务内容是各国普遍承认的解释规则.我国《合同法》也确认了交易习惯的重要地位,不仅在总则中将交易习惯确定为解释合同的原则标准,且在分则中规定了大量根据交易习惯解释合同的具体条文.但何为交易习惯,交易习惯的法律性质、认定方法以及如何适用交易习惯解释合同,《合同法》并未明确规定.审判实务中,对交易习惯的司法认定更是存在诸多争议,交易习惯未能在司法实务中凸显其重要作用,对交易习惯的构成和适用规则进行探讨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07.
The voidability of a contract procured by ‘economic duress’ is now well-established, but the precise boundaries of the doctrine remain contested. In Pakistan International Airlines Corp v Times Travel (UK) Ltd [2021] UKSC 40, the Supreme Court confronted the longstanding controversy as to whether a threat to perform a lawful act can provide grounds for a threatened party to avoid a contract for economic duress. This note argues that the Court's decision to affirm the existence of ‘lawful act duress’ is welcome. It is further argued that the specific kind of lawful act duress identified by the majority and relevant to determining the appeal, described as ‘deliberate maneuvering via illegitimate means’, provides helpful (and defensible) clarific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doctrine, and that the Court was correct to hold that the contract in Times Travel was not voidable on this basis.  相似文献   
108.
在强制戒毒场所对有心理问题或疾患的戒毒人员做心理咨询,与在社会上对求助者做心理咨询具有不同的角色冲突,需要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紧紧围绕监管场所的特点,扮演好管教民警和心理咨询师的双重角色,即不断创新心理咨询工作,做足做好心理咨询的事前工作,把处在监管状态下,有心理问题或疾患的戒毒人员转化为“类求助者”。监管民警适时扮演心理咨询师角色,运用心理咨询的程序和具体技术,对该“类求助者”做心理咨询工作,并取得良好的心理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109.
警务化管理体制下公安高校辅导员扮演着多重角色。当前,公安队伍规范化、职业化、现代化建设正全面加快,新形势下公安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日益凸显。辅导员自身应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学习和锻炼,经受各种考验,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同时,政策方面也要根据实践情况适时调整,加大辅导员培养力度,以此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为培养合格的公安后备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10.
范兆兴 《证据科学》2011,19(1):5-19
本文从犯罪现场为基础,并以环境犯罪学观点,自国外实证研究结果就个人层级(理性选择理论)、社会互动层级(犯罪型态理论)、社会层级(日常活动理论)三种不同层次探讨性侵害加害者的决策模式(decision-making model)、犯罪空间型态(spatial patterns)、作案手法(modus operandi)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