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133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9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9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戴表元是宋末元初的一位重要作家,其诗文创作及诗学思想在当时有着很大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元代诗文的研究渐成热点,一代文学大家戴表元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分别从诗歌、散文、诗论等几个方面简要概述了当代对戴表元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62.
清末民国时期,我国地方教育行政体制相继经历了成立劝学所、设教育科、恢复劝学所、成立教育局、教育局改组与重建、裁局设科、恢复设局等阶段。彰显出规范化、民主化、独立化、专业化与开放化等特征。同时,也存在着机构紊乱、目标理想、内容西化、方式激进等问题。清末民国地方教育行政体制的变迁历史对于当下我国地方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3.
小斯当东是近代中英关系史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商人、外交使节、议员等多重身份,使得他的经历富有故事性。他于1856年完成的《小斯当东回忆录》极具史料价值。从小斯当东的履历、小斯当东与中国、小斯当东与《大清律例》的翻译、小斯当东的英国议员经历等角度出发,可以展现《小斯当东回忆录》一书的主要内容,并勾勒出小斯当东在中英交往初期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4.
明清更替之际,安南王国作为中国传统的藩属国,面对新朝与旧朝残余分治的局面,其主政的中兴黎朝先是出于恢复"王爵"的要求,与南明政权频繁互动,互相支持。后因南明衰败无望,清朝实际控制了全国局势,加之在其国内对手武氏、莫氏割据政权先后归顺清朝,并获得了封号,中兴黎朝为了确保其于安南国内统治的正当性,无奈地归顺清朝。  相似文献   
165.
《中国丛报》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成熟的英文期刊,刊载的有关清代诉讼的内容颇为庞杂,涉及程序、证据、庭审、审判官、监狱管理等方面,总体特征是负面的居多,肯定的鲜见。负面的内容并非完全杜撰,但《中国丛报》偏爱这些负面介绍的原因令人深思,而且这与同时代的《论美国的民主》对于美国司法的褒多贬少所形成的鲜明对照,则一定程度地说明,作为越界理解异域法律文化的"他者",若不能克服俯视者或仰视者的局限,都将无法使自己的描述和评判能够做到真实、客观。  相似文献   
166.
清末民初国家的权力以非常理性的方式强化了对国民和社会的监控,通过大规模的统计调查实现了对信息的控制,从而将个体的国民变成国家可以加以掌控、指导、征发、分配的对象,通过建立新式监狱对社会正常秩序的越轨者进行了规训,通过兴办新式学堂对未来的合格公民进行了规训,通过建立新式警察实现了对城市空间中的安全、消防、卫生、文化活动的治理,将公共空间中发生的一切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最后国家还对过去通常自由生长的城市进行雄心勃勃的管控和规划,直接指导城市的发展。在这个从传统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的重要阶段,国家的权力不是削弱了,而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直接与每一个公民对话。  相似文献   
167.
学术界关于清末立宪的研究,主要纠缠于其是否为骗局,但是这并没有揭示该问题的实质。对满洲贵族而言,其关心的显然不是君主立宪制与君主制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宪政对其权力构成的根本挑战。令其为难的是:不实行宪政,清政府将被推翻;实行宪政,根据代议制原则,其亦将失去对政权的控制。因此,面临现实的困境,满清政府只能采取拖延策略,直至被推翻。  相似文献   
168.
胡仁智 《现代法学》2001,23(4):136-142
20纪初 ,清政府在实行“新政”的过程中 ,制定并颁行了关于学校教育、留学教育以及教育行政管理等制度在内的一系列教育法规 ,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法律体系的初步创建。本文通过考察清末教育立法产生的社会历史动因及教育立法的内容特点 ,研究了清末教育立法的历史影响及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69.
甲午战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唤醒下,以“求学”为良药,广大学子纷纷负笈东瀛,近代中国形成了轰轰烈烈的留学日本热潮。偏处腹地的四川,留日也蔚为风气,出现了留日学生这一群体。留日学生学成归国后,对清末四川的政治、军事、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在教育方面,留日学生对四川的教育变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推进了四川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0.
王巨新 《东南亚》2009,(2):65-68
《清史稿》有诸多错漏舛误之处,其列传三百一十五《属国三》暹罗部分亦是如此。本文就其十三处谬误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