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133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9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9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21.
明清时期,宗法宗族制度对妇女婚姻生活的消极作用比较大,主要在婚前剥夺女子受教育权利;婚约的缔结主要从宗族利益考虑;婚后生活受到夫权、族权的严格控制;强迫妇女守节等方面有所表现.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提倡男婚女嫁轻钱财,重人品;反对索取重聘厚奁,嫌贫易富,操办奢靡,讲求排场等陋俗;严禁溺杀女婴.  相似文献   
322.
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是位著作宏富、思想深邃的学者.但直至其殁后二百余年,他的思想才在晚清发生实际影响.透过其时人们对黄氏学术的不同评述,可以更深切地了解和认识晚清社会与思想.  相似文献   
323.
“忠”这个概念首见于《论语》。在先秦典籍中,对“忠”字的解释可谓多种多样,视角不同,侧重点各异,但基本上都是围绕人的心志展开论说,强调的是内心的真诚不欺和外在行为的大公无私。汉唐至明清时期,学者们对“忠”意蕴的诠释,具有较之以前明显不同的几个特点,具体说来就是:其一,许多学者都能自觉地运用声训、形训、义训等训诂方法释“忠”;其二,不少学者关于“忠”的训释是结合对《论语》文本的解读而进行的;其三,学者们的训释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了各自的时代特点和学派特点。近现代学者释“忠”,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荡除旧伦理、建设新道德的时代背景下,勇于剔除附加在忠范畴上的封建意识,并在复归其原初意义的同时,又赋予其以鲜明的时代精神,使“忠”这个古老的伦理概念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324.
清末,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环境下,推行变法修律,改革司法制度,狱制改革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作为狱制改革措施之一,在全国普遍创办罪犯习艺所。由于受清末政府的腐朽、执行缺乏力度及开办经费所限等影响,罪犯习艺所建筑仍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不足,但作为传统旧式监狱建筑向新式监狱建筑转变的过渡性的历史产物,它的存在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5.
乾隆中叶以后,朝鲜学人一反清初时期的做法,纷纷来到北京,积极与清朝学人交往,他们渐渐了解了天一阁的情况,表示极大的羡慕与赞赏,进而批评朝鲜藏书楼书籍一入库,就只能“蠹鼠偏蚀”,乃成“书厄”。透过他们对天一阁的看法,也体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仰慕。  相似文献   
326.
根据碑刻史料的记载,有清一代,商人们在长期的商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商事习惯,同时也积极地建立公所、会馆这类行会组织并制定行会规约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清代律典中为数不多的几条律例以及地方官府判决是清代行规制定的基础,但同时也给商人们留下了很大的立法空间。由律文引申出的自愿原则被官府作为审查与监督行会与行规的标准。这些都使得清代的行会规约体现出了很高的自治性。国家权力不过多介入商业社会,政府充分尊重商人们的自治精神,这在当下仍有其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27.
笑话既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亦是一种讽刺的工具。明清时期流行的笑话汇编《笑林广记》收录的法律笑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间社会的法律意识:首先,契约与诉讼构成了庶民法律意识的核心内容;其次,帝国官员的贪黩与酷虐是庶民讽刺和批判的对象;最后,对官吏昏聩和庶民狡黠的描写则反映出官民之间不同的司法智慧。  相似文献   
328.
本文就日本明治时期民法典论争及其与我国清末礼法之争进行评析和比较,着重分析研究了其间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内在原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日本明治时期的民法典论争,简要介绍其产生发展的前后过程;二、日本民法典论争与清末礼法之争的相同点,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共同特点;三、日本民法典论争与清末礼法之争的不同点,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四、对两者间异同的思考,对两者之间何以存在异同的中日两国的内外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29.
清末沈家本修订刑律的功绩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末年,沈家本奉命主持刑律修订,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近代刑法典——《大清新刑律》。该律的问世,既标志着中国刑法近代化的开始,也是沈家本修订刑律取得一定成功的明证。沈家本修订刑律成功首先取决于历史条件,其次得益于他的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330.
西方象征主义诗人们提出的通感理论极大地推动了诗歌艺术的创作发展,而数千年以来的中国文论却不乏与通感理论相符的实例。文章试图就此对中西方文艺创作的通感现象作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