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梅增辉  姚芳  邓伟年  刘余庆  张玲莉  陈晓瑞 《法医学杂志》2007,23(3):170-173,176,F0002
目的观察大鼠视神经横断伤后,视网膜细胞(RGCs)形态学变化、Bcl-2/Bax蛋白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视神经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球后视神经横断伤动物模型,用Bcl-2和Bax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方法观察伤后不同时间RGCs的动态变化。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Bcl-2及Ba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视神经横断伤后RGCs数目严重下降,2周内RGCs快速减少,2周以后缓慢减少;伤后Bcl-2、Bax表达随时间不同程度的增加,Bax对损伤反应较Bcl-2稍晚,两者表达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维持一定的时间。Bcl-2/Bax蛋白表达比率与RGCs存活数目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视神经横断伤后Bcl-2和Bax的表达在伤后不同时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可为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2.
将牛IgG2 Fc受体(boFcγ2R)编码区cDNA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的巨细胞病毒启动子下游,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c3bo2R;以重组质粒转染COS-7细胞,用玫瑰花环试验检测boFcγ2R在转染细胞表面的表达,通过G418抗性筛选和连续克隆化,在转染细胞表面稳定表达了boFcγ2R受体分子,转染细胞的玫瑰花环形成率达90%。最后获得稳定表达boFcγ2R受体分子的COS-7转染细胞系,为受体的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3.
对鸡T细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1B6鉴定的T细胞亚群进行了体内功能试验,表明1B6+T细胞缺陷鸡接种新城疫LaSota疫苗后,抗体效价明显降低,证明1B6+T细胞具有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64.
用鸡新城疫弱毒疫苗通过饮水、滴鼻和肌肉注射免疫蛋用鸡,以葡萄球菌A蛋白辣根过氧化酶和兔抗鸡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间接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消化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和呼吸道相关淋巴组织(RALT)中SIgA细胞的生成及分布。结果表明,滴鼻和饮水免疫组蛋用鸡GALT和RALT中产生SIgA细胞较早且多,并于首免后28d达最高峰,一直持续到首免后56d。肌肉注射组蛋用鸡SIgA细胞在各相应部位数量较少,且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胃炎康胶囊对慢性胃病患生长抑素内分泌细胞(胃窦D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酶链亲合素过氧化酶复合技术(SABC)对患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的D细胞染色,观察治疗前后D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结果:经胃炎康胶囊治疗后,患胃窦黏膜D细胞阳性数及强阳性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性。结论:胃炎康胶囊对慢性胃病患生长抑素D细胞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66.
本研究旨在构建犬Mnx1基因腺病毒过表达载体,并探究Mnx1基因过表达对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细胞方向分化的影响。本试验构建了腺病毒重组表达载体pAD-Mnx1,经293A细胞包装扩增后产生具有感染性的重组腺病毒,将其按感染复数(MOI)100感染犬ADSCs后,分别在第3、6、9、12和15天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形态变化和胰岛β细胞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DSCs在感染后24 h出现绿色荧光,形态无显著变化;Mnx1基因表达可激发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基因、神经元素3(Ngn3)基因、肌腱膜纤维肉瘤癌基因同源物A(Mafa)基因、NK2同源盒2(Nkx2.2)基因、NK6同源盒1(Nkx6.1)基因、神经分化因子1(Neurod1)基因、成对合基因4(Pax4)和GATA结合蛋白4(Gata4)基因等内源性基因的表达。结果证实,腺病毒介导的过表达载体pAD-Mnx1可在犬ADSCs超表达Mnx1基因,从而诱导犬ADSCs向胰岛前体细胞分化,具有进一步诱导犬ADSCs形成胰岛β细胞的可能。  相似文献   
67.
为建立一种稳定、简便地获得较高纯度的牦牛子宫肉阜上皮细胞的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种植法和联合消化法对妊娠8~10周龄牦牛的子宫肉阜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及分离纯化,测试其培养的最适FBS浓度及pH值,并观察其大体形态等。结果显示,胎盘组织样品在37℃下,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1∶1联合消化排除法分离子宫肉阜上皮细胞的效果好。pH6.8~7.0、含150mL/L FBS的DMEM/F12培养基适宜牦牛子宫肉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pH6.8~7.0、含100mL/L FBS的DMEM/F12培养基较适宜传代培养。传代5次后经透视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为上皮样形态,呈片状铺石路样生长。表明,用联合消化排除法可简单、有效地获得较高纯度的牦牛子宫肉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68.
为探讨小鼠孤雌胚2-细胞阻滞的机制,本试验以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垂体细胞作为饲养层培养小鼠孤雌胚胎,分析其作用机理。小鼠卵母细胞通过70mL/L乙醇激活5min,再用2mmol/L 6-DMAP、5μg/mL CB激活3h后,分别在不同饲养层的KSO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观察并比较各培养条件下孤雌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培养至第24小时,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都有较高卵裂率。培养至第48小时,用两种饲养层细胞培养的孤雌胚胎4-细胞~8-细胞发育效果好,与用单独一种饲养层细胞培养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发育至桑囊胚的比例为49.4%(42/85)(P<0.01)。结果表明,含有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垂体细胞的KSOM培养液可有效促进小鼠孤雌胚胎的发育并通过2-细胞阻滞(通过2-细胞阻滞率为74.1%),并可进一步提高其发育率(桑囊胚率为49.4%)。  相似文献   
69.
Abstract: Archived slides of cell smears treated with histological stains for sperm detection are often the only source of DNA available when cold cases are reopened. There have been conflicting reports as to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particular histological stains on DNA recovery and quality from human cells, making stain selection an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for forensic laboratori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several staining systems on DNA recovery from histological slide samples stored from 0 to 10 weeks. DNA profiles obtained after analysis of these samples with AmpFlSTR® Identifiler? and increased cycle AmpFlSTR® SGM Plus? short tandem repeat (STR) profiling systems and the effects that these stains have on DNA quantity and quality over time are describ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ristmas Tree and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s do not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effects on DNA quality after 10‐week storage of slides. This research will assist scientists to select staining systems that have minimal deleterious effects on the DNA recovered.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针刺、康复训练、针刺+康复训练对成年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并给予针刺、康复训练、针刺+康复训练干预,在缺血损伤后第4、7、14和21天,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应用Brdu免疫组化法观察再灌注损伤后大鼠NSCs增殖情况.结果:康复训练组、针刺组、针刺+康复训练组在术后第4、7、14、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造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缺血后,第4、7、14、21天室管膜下区、缺血边缘区Brdu阳性细胞表达.第7天达高峰;第7天室管膜下区康复训练组和针刺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相同时间段模型组(P<0.05),针刺+康复训练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相同时间段康复训练组和针刺组(P<0.05);第14天和21天BrdU阳性细胞数在模型组、针刺组、康复训练组和针刺+康复训练组差异未见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损伤后诱发内源性NSCs发生增殖.康复训练和针刺可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大鼠SVZ区内源性NS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