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76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启梁 《现代法学》2006,28(5):19-27
概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分析工具,同时具有促进和制约研究的辩证属性,因此需要对概念进行反思。“习惯法”、“民间法”这两个概念对于挑战和批判“法律中心主义”具有重要学术贡献。但是“习惯法”、“民间法”概念定义过于宽泛,使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不能很好地对不同性质和不同运作方式的规范进行必要的区分,从而导致这种研究范式具有局限性。在法学研究中,可以尝试用“社会控制”概念来弥补习惯法/民间法研究范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52.
张佳琳 《俄罗斯学刊》2022,12(1):115-127
反思与批判现代性是处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夹缝中的俄罗斯哲学的重要内容.俄罗斯文化作为俄罗斯哲学反思现代性的理论工具,其人文性、浪漫性、集体性和宗教性的基本特质决定了俄罗斯哲学现代性批判思想以俄罗斯哲学世界观的本体主义、生命体验、精神共性和实践意向为核心阐释原则.再加上俄罗斯哲学的终极关怀价值取向促使其对一般社会历史过程发起整体反思,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现代性思想的思维定式来审视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后现代性建构指向.当代俄罗斯哲学在经历了苏联解体的痛苦蜕变之后,开始重新认识俄罗斯传统哲学的精神价值,其产生到走向成熟到再度复兴的演进逻辑正是对现代性的批判性反思初步洞悉到逐步深入并走向世界的过程.因此,对俄罗斯哲学现代性批判思想的理论工具、阐释原则、建构指向进行论证与分析,可充分挖掘其现代性批判范式的内在逻辑并把握其当代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3.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在国际复杂政治经济形势以及综合考虑国内发展阶段和面临的中短期任务的背景下作出的重要战略抉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实际上就是畅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国内经济,从而提高本国国民的福祉.为更好地构建新发展格局,研究建议:加快创新与改革,...  相似文献   
54.
汪庆红  杨帆 《河北法学》2006,24(3):156-160
张晋藩教授的近著<中国近代社会与法制文明>从法制文明的角度对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全新的解释,无论是其理论假设还是在研究对象的定位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都表现出中国近代法律史研究范式建构上的积极意义.尤为难能可贵的在于该书克服了中国近代法律史研究现有的革命法制史和法制近代化两种范式的缺陷,因而对于探索中国近代法律史研究更为科学的分析框架、推进这一研究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55.
说不尽的"现代性"——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继森 《河北法学》2006,24(12):183-187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体现出邓正来对中国法学(1978年至2004年)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理论自觉与智性努力.苏力实际上和邓正来一样对邓正来所界定的"现代化范式"进行了质疑.在福柯所诠释的"现代"意义上,邓正来是一个现代主义者;在哈贝马斯理解的"现代性"意义上,邓正来依然是一个现代主义者."现代性"本是一个丰富的概念,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定义"现代性".  相似文献   
56.
对两种资本理论范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资本理论体系与西方资本理论体系 ,在立场、方法和研究问题的层面上是不同的。当前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理论的研究 ,应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并在这一方法指导下借鉴与吸收西方资本理论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57.
The relative merits of rational choice and behavior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negotiation continue to be hotly debated. This article tests qualitative postdictions (assertions or deductions about something in the past) from these paradigms as well as the alternative approach of new institutional theory against the extensive record of negotiation process, contractual form, and contract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of 1919. I find the incomplete relational form of the peace treaty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behavioral and new institutional concepts and find that only behavioral theory can explain how unilateral German moves unraveled the treaty during the 1930s. But the historical record further reveals that the close fit between the behavioral paradigm and these events is more than coincidence. I also discuss the role of conference participants, particularly John Maynard Keynes and Walter Lippmann, in establishing the basis for modern behavioral science. The behavioral paradigm emerged from efforts to understand and fix serious policy mistakes such as those made in the peace negotiations. The study of human error was intended to serve as the basis for broad‐based organizational solutions. Finally, I discuss the impact of “the Munich stereotype” on such recent events as the planning for the American inva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Iraq; such examples suggest continued imperfections in the system of organized intelligence that has actually evolved in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58.
卜振兴  陈欣 《中国发展》2010,10(4):36-43
市场结构和技术创新一直是中国产业发展中的两个热点问题,它们对产业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该文以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国内相关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集中度与研发度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产业集中度对中国高技术产业R&D强度的影响是负向显著的,这一结果是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59.
刘小年 《行政与法》2006,3(8):64-65
政策范式是一种关于政府主导的解决社会问题的程序的理论,目前受到多种质疑,有重新审视的必要。因此,本文从农民工参与政策过程的角度进行观察,发现了政策范式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0.
回到中国——转轨经济法的存在及其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经济法抛弃了早期的计划经济法范式,转向西方寻求资源,形成了市场经济法范式,认为经济法是弥补市场缺陷之法,而当下中国还处在计划权力经济向市场法治社会转轨过程中,中国的问题不是市场高度发达到出现了自身无法解决的缺陷,而是市场发育不全,经济发展处处受到权力因素的掣肘。市场经济法范式与转轨现实脱节,存在严重的正当性危机。如果要问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经济法学的回答是:回到中国,回到转轨现实。中国经济法学需要也正在进行第二次范式转换,转换到转轨经济法范式,推动权力经济向法治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