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1篇
  免费   252篇
各国政治   280篇
工人农民   547篇
世界政治   2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9篇
法律   2262篇
中国共产党   620篇
中国政治   1968篇
政治理论   796篇
综合类   487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822篇
  2012年   749篇
  2011年   835篇
  2010年   749篇
  2009年   845篇
  2008年   815篇
  2007年   890篇
  2006年   890篇
  2005年   824篇
  2004年   822篇
  2003年   705篇
  2002年   601篇
  2001年   427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香港的海事审判管辖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香港高等法院法令第12条的规定,介绍了香港海事法院的管辖事项的范围、管辖权的行使方式、提出管辖权异议的理由,以及香港海事法院的收费标准等。  相似文献   
62.
Becoming a victim of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means suffering an unjust fate. The present research examines the cognitive reactions subjects use to protect their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the related effects on their actual well-being within a sample of unemployed blue-collar workers in East Germany (all femal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lief in a just worl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ttributing one’s unemployment to one’s own behavior and negatively with asking “why me?”, but uncorrelated with subjects’ readiness to change into another profession in order to get employed. Just world belief and depression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for those who either avoided the “why me?” question or who found an answer to it; but just world belief and depression was positively related for those women ruminating about an unanswered “why m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that the belief in a just world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unemployed person’s cop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63.
我国高等院校党史教材和国内诸多史书论著,普遍认定“毛泽东思想两个建议”的史实。通过对《毛泽东思想概论》、《彭德怀自述》等有关“两个建议”史实不同版本的比较论证分析,可得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后期的两个战略性建议,不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史实结论,否定国内史学界近半个世纪以来所认定的普遍观点。  相似文献   
64.
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人是道德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内在依据。人的主体性在道德活动中的具体化,构成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体性,包括为“我”性、求善性、内在超越性、自由意志性、自我约束性。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是教育和受教育通过以道德化为中介的交往而实现的受教育德性自我建构的活动。主体道德教育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它以教育和受教育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以民主、平等的教育关系为保证,关注个体的需要,以培养生活中的道德主体为根本。  相似文献   
65.
改革我国公安行政现有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制度,进行有效的制度创新,给我国公安行政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公安行政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在结合我国公安行政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定我国未来公安行政改革奋斗目标应体现的特点和要求,并具体分析了我国公安行政改革制度创新的奋斗目标。制度创新必将成为21世纪我国公安行政改革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6.
司法会计学是法学领域新兴的、重要的边缘学科,司法会计教育是法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司法会计教育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完善我国立法,有利于提高我国司法会计理论研究水平,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的法学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7.
党校优质教育培训是党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优秀理论工作者的唯实创新是实现党校优质教育培训、永葆党校生机的源泉;党校注重优秀理论工作者的培养,有赖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教学保障机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8.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筛选机制,其实质体现了法官在决定是否给予司法裁判时的利益衡量,因此利益衡量方法是界定原告资格的根本方法。原告资格的核心是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包括合法权益和因果关系两个主要构成要件,界定原告资格需要对这两者运用利益衡量方法进行分析。利益衡量标准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个案中法官进行衡量时需要对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社会整体的道德情感以及公共政策等社会需求因素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69.
诊所法律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德生 《行政与法》2005,(12):52-54
近年来,诊所法律教育在弥补了体统法学教育的弊端的基础上在中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起源于美国的诊所法律教育要本土化并得以在我国普遍推行,目前尚存在很多障碍。本文结合中国的现实,提出了相应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0.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影响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精神价值的构建,给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带来深刻变化。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从新的时代要求出发,重视大众传媒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的深刻影响,积极推进未成年人德育工作在理念、机制、方法和内容上的创新,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而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