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3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8篇
法律   115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109篇
综合类   15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91.
东南亚华人经济的兴起使华人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选取已有110年历史的哥伦比亚集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刘氏家族企业的成长史,全面分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家族治理模式的历史演变,由此探讨华人企业集团家族治理模式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392.
Process choice     
Regulation scholars have long searched for the best tools to use to achieve public policy goals, generating an extensive body of research on what has become known as instrument choice. By contrast, analysis of options for structuring how officials make regulatory decisions – process choice – remains in relative infancy. Notwithstanding the emphasis legal scholars and political economists have placed on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surprisingly little research has investigated why regulators choose among different process options or what value they and the public receive from different choices. In their book, Regulation by Litigation, Andrew Morriss, Bruce Yandle, and Andrew Dorchak mak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by empirically and normatively examining regulators' choices between notice‐and‐comment rulemaking, negotiated rulemaking, and what they call “regulation by litigation.” This review article considers three central questions about regulation by litigation. First, how if at all does regulation by litigation differ from other uses of litigation to achieve policy goals? Second, why do regulators choose litigation over other process options? Third, is regulation by litigation as bad as Morriss, Yandle, and Dorchak say it is? By addressing these conceptual, empirical, and normative questions, this review article not only reveals the specific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book, Regulation by Litigation, but also highlights more gener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process choice.  相似文献   
393.
在复杂环境下准确识别多元主体参与公共危机治理行为的关键因素是促进我国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基础.学界已对此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由于采用理论模型不同、前提假设与实证基础差异,导致这些研究的结论不尽一致;纵观现有研究多为相关因素的分散性研究,缺少对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行为多因素组合路径的探索.基于此,本研究首先运用元分析对2001...  相似文献   
394.
谭羚雁  娄成武 《公共管理学报》2012,(1):52-63,124,125
为分析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找出问题解决的有效框架,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分析了保障性住房政策制定过程中中央部门间的讨价还价、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开发商等营利组织间的利益结盟与变通策略、其他参与主体被排斥等现象。在此基础上,引入政策网络理论,分析网络利益主体与网络利益关系。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与民生密切相关,却积累了太多的"历史赊账";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非合作博弈是影响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以及政策结果的重要因素;非合作博弈问题需置于政策网络结构环境下去思考,政策网络理论能够提供"解释性"和"建构性"框架。论文研究对未来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过程以及政策结果有重大实践意义。本文将网络利益分析与网络治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政策网络两个理论流派的应用整合,对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有重要价值。依据研究结论,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必须实现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为未来"十二五计划"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395.
政策网络的两种分析途径及其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任勇 《公共管理学报》2005,2(3):55-59,69
政策网络是运用网络主义来分析政策过程的一种理论框架。不同的学派对它有不一样的理解。在学术界都承认政策网络是一种在分析政策过程中利益集团与政府关系的方法基础上,分别从利益中介和治理两个不同的分析途径对政策网络进行研究。不同的分析途径导致了不同的研究方向,但是以上的分歧深化了对政策网络本身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396.
经济法词义解释与理论研究的重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经济法一词本身有多种理解,其最基本的含义就是与经济相关的法。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长期致力于构建所谓经济法学科体系,探求与民商法、行政法不同的所谓经济法特有的范畴、方法和原则,以图证明经济法的独立性的研究路径是错误的。现实社会生活中,政府对经济和市场的干预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法律规则来实现的,政府对经济活动管制的程度往往会使经济法律规则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中国社会转型期存在许多经济法重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这些问题急待经济法学者去研究和解决,我们应把研究重点放在具体的法律问题和法律规则上来。就改革方向而言,经济法研究将是从“高管制度经济法”到“中管制度经济法”,最后到“低管制度经济法”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97.
船山论治,颇有取于他心目中庄子的"两行"之道.他以为,通天下只是一气,所谓天,即是自然,而自然就是"无必然".治天下者须"师天";所谓师天,并非奉一先生之说,以为即此便是真理,普天之下须一体奉行,而是因万物之自然,不以一己之所谓理例诸人人.这就是"两行",亦即彼此皆可行,两不相碍.依船山之见,天地无主宰,故无统一的规律;然而万物虽别异,不能强求一律,每一物却各有其常态.天下虽不免时有骚动不靖,但只要治者不与之相激相荡,迟早会恢复常态.因此治道之最要,在于容纳人间世种种是非利害,不干扰人人所固有的德性与意欲.若执着于某种成法或定理,硬为天下安排设计,必致偾事.理由在于事物有其天然之则,非人有限的见闻知识所能穷尽.船山如此见解,与哈耶克所谓自发社会秩序以及欧克萧特对政治中"理性主义"的批评,颇有相通之处,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比较.  相似文献   
398.
建立公司律师制度是中国企业适应国内和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 ,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律师制度组织形式的客观需要。对公司律师宜采取双重管理的体制 ,并建立一套合理的流动机制 ;此外 ,还应提高公司律师在企业中的地位 ,明确设立公司律师与聘请社会律师的关系 ,并完善现行立法 ,以便使公司律师更好地发挥其职能。  相似文献   
399.
知识公务人:政府官员角色跃迁的新愿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与全球化并称为20世纪中期以后人类社会所经历和正在经历的两场大革命。传统的政府管理因之受到挑战,知识密集型治理正在成为各国政府改革的新选项。作为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主体,政府官员必须回应时代要求,实现其角色转换。长期以来曾先后产生过很大影响的行政人、官僚人和经济人等三种关于政府官员行为方式和特征的分析框架,已在不同程度上凸显种种弊端。知识公务人理应成为政府官员角色跃迁的新愿景。探讨知识公务人的内涵、特征和再造途径及其意义,有助于推进我国重塑政府官员角色、优化公共管理与建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00.
“集体行为”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行为"是破坏社会治安、危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必须研究"集体行为"的特征与客观规律,对之实行强有力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