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8篇
  免费   40篇
各国政治   166篇
工人农民   33篇
世界政治   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8篇
法律   250篇
中国共产党   82篇
中国政治   184篇
政治理论   124篇
综合类   57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dynamics of support for income redistribution in Europe. With European Social Survey data spanning 2006 to 2012, it assesses whether the Great Recession resulted in substantial parallelism or increasing polarisation in preference change across various sub‐publics. After introducing hypotheses based on claims that social groups are affected differently by economic insecurity, the article proceeds in two empirical sections. First, whereas prior research suggests that hard times fuel diverging attitudinal patterns, it is found that income groups, ideological groups and educational groups did not shift differently over time during the first years of the crisis, thus providing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parallel publics’ hypothesis in the European context and in times of economic turmoil. Next, the article addresses the extent to which change in aggregate support for redistribution came from changes in small minorities of the population, supposed to be more responsive to their economic environment. Using multilevel analysis, it is shown that the most educated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overall change more than the others. As a result, they may have been partly driving the economic mood during the first years of the Great Recession.  相似文献   
92.
韩流在中国的传播,除了众所周知的中韩两国文化上的亲近性、韩流是韩国国家层面主导的文化输出模式、明星效应等原因外,韩流及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原动力是赋予韩流以强大竞争力的根本原因。韩流在中国的曲线型的传播和中韩关系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韩流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一方面反映了中韩政治和经贸关系的密切联系,而"反韩流"现象不仅仅是中韩两国意识形态领域冲突的结果,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双方经济利益和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即中韩两国在文化产业领域存在竞争关系,这也成为妨碍限韩流传播发展的重要因素。韩流现象所折射的中韩关系的变化,说明未来中韩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仍然面临着需要克服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93.
中韩关系自建交以来飞速发展,其动力来源于双边层面上两国经贸与人文交流的迅猛发展、半岛层面上双方共识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区层面上基于东北亚局势变化两国政府的选择。习近平主席访韩为中韩关系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提供了新的契机。未来中韩关系要想进一步保持发展势头,需要在双边层面上增强沟通与合作,半岛层面上扩大交流与共识以及地区层面共同为东北亚乃至整个亚洲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从而开启中韩互利共赢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4.
自2010年以来,美国在亚太地区加紧展开各方面新的部署,美国的举措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关系和地区格局影响重大。本文分析了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亚太地区局势产生的影响,提出亚太地区正面临战争与和平、独赢与普赢、猜忌与互信的抉择。文章探讨了亚太新局对两岸关系的影响,认为两岸难以超然于亚太新格局,两岸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关系更加复杂化,但在亚太地区新的矛盾冲突中,两岸可以从新的视角谋求共同出路。  相似文献   
95.
张华 《台湾研究》2014,(3):70-78
美国对台湾“政治安排”的政策对“合情合理安排两岸政治关系”有重要影响。美国对台湾政治定位的政策是“认知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独”或“两个中国”,但同时又“对台湾地位不持立场”。在两岸关系的解决方式方面,美国对台湾的前途持开放立场,但认为应透过对话和平解决,且要尊重两岸民众的意愿。美国这一政策增加了对统一前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的难度,但在某些方面与大陆对台政策也有一致性。目前,两岸应充分利用这些相契合的政策,推进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96.
2014年3月18日,台湾的学生以及社会团体因为反对两岸服贸协议,进而占领“立法院”,并发起一连串的示威与抗议活动。本研究运用定群追踪数据,以网络民调方式访问台湾地区大三的学生对两岸服贸协议的看法。初步发现:大学生对于服贸协议的态度,受到其政党倾向、统“独”立场以及“台湾人认同”的影响。不过,本研究运用政治情绪的测量也发现:台湾的大学生对于台湾的愤怒与对中国大陆的愤怒,让他们反对两岸服贸协议,但当他们对中国大陆抱持希望时,仍然支持两岸服贸协议。因此,中国大陆的崛起及繁荣与发展,既让台湾的大学生对于台湾的现况感到愤怒,确也对中国大陆充满憧憬。  相似文献   
97.
关于刑法因果关系出现了不同的理论学说,各种学说的实质是一样的,但判断标准却是模糊的,并表现出了较强的主观性,但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无疑又是合理的。因此,我们有妊要对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共同性进行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98.
大部制顺应了市场经济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它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与服务型政府职能相一致的政府组织体制,是与西方地方自治前提下的中央地方权力功能性分立相一致的。中国的国情决定我们在实行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应深刻调整中央地方的关系,协调与党的机构、人大政协机构的关系,从决策、执行、监督相一致的高度设计,打破目前部门利益格局的权力运行框架。  相似文献   
99.
本文是对泰国450位各类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后写出的一篇调查报告,目的是了解泰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调查结果发现,泰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基本上是正面的,但也反映出值得中国认真注意的一些负面看法.例如泰国人仍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不信任;对中国国内某些社会问题表示担忧;对中国人的文明行为评价较低;对中国的对泰政策表示不满,认为中国不够重视泰国,中国在中泰自由贸易中占了便宜.调查报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0.
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历程表明,双方关系是随着彼此间共同利益的日益增加而不断发展的,因此,双方关系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建构共同利益的过程.建构共同利益是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基本经验.未来双方要进一步发展关系,应继续致力于共同利益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