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9篇
  免费   154篇
各国政治   60篇
工人农民   139篇
世界政治   4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9篇
法律   1923篇
中国共产党   340篇
中国政治   779篇
政治理论   292篇
综合类   22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410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471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ABSTRACT

Advice that is provided exclusively over the telephone has been promoted by government as more convenient and accessible than face-to-face appointments. The resulting push towards telephone-only provision, as implemented by the Legal Aid, Sentencing and Punishment of Offenders Act 2012, challenges the long history of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welfare law advice and local delivery within disadvantaged communities.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comparing telephone and face-to-face advice which uncovers the continuing relevance of place in the dynamics and mechanics of social welfare law provision. Familiarity with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knowledge of local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relationships with opponents and allies,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local legal culture’ mean that face-to-face advisers are often able to conduct their legal casework more effectively. Conversely, local knowledge is unlikely to be available to Community Legal Advice telephone advisers.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in addition, telephone-only advisers may be developing a more narrow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tial qualities of casework. These findings are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in view of the likely future expansion of remote methods of delivery in legal aid work.  相似文献   
132.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依法治国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主题。刑事侦查领域也提出了侦查法治化的思想,其中加强刑侦队伍正规化建设,提升刑侦队伍执法素养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应该剖析侦查人员法律素养的内涵,立足于侦查人员不同的学习背景,提出差异化培养的思想,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等途径提高侦查人员的法律素养,推动侦查工作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3.
章士钊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他注意观察和研究近代民主政治,尤其是政党政治,他强调党纲的重要性,推崇英国式的政党内阁制,并由此提出了毁党造党说,即政党和国内政治资源的重新优化组合,一方面,所谓党者尽毁之,既毁其名又毁其实,另一方面,造有党纲之党,在国内形成两大政党对抗的局面。毁党造党说轰动一时,但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遭到失败。  相似文献   
134.
Post-9/11, and especially with the dramatic rise of 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the Levant (ISIL), the author advocates a collective right to security. Plotting a course through state absolutism and liberalism, one finds communitarianism as a philosophy to support this right to security. The communitarian right to security is based on an interpretation of European human rights law, particularly positive duties of the state, to protect the rights to life of individuals from violations by non-state actors such as suspected terrorists. But for reasons of practical enforcement, limitations to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are also articulated.  相似文献   
13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之处就是立足解决中国问题,既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有理论创新。多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6.
乔长水  侯东喜 《学理论》2012,(7):111-112
细致分析和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情况,就不难发现其自身的基本规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发展变化;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难度不断加大。充分认识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规律,加强党组织在高校的核心领导地位,对于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7.
张中 《证据科学》2015,(2):152-160
证据制度是本次中国司法文明指数体系的一个重要一级指标,我们选取了四项二级指标进行了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并结合中国证据法治指数问卷调查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事人证据权利缺乏有效保障,侦查人员的证据意识有所增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待落实,以及司法证明过程缺乏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138.
检察机关在实践中推行的侦捕诉一体化工作机制,是刑事诉讼“互相配合”原则的具体体现.捕权上提改革开展后,给该机制的运作带来诸如办案时间紧张、不捕率上升等问题.检察机关应积极应对捕权上提,整合控诉犯罪资源、采取措施,完善侦捕诉一体化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恶意透支作出了进一步规定,并确定了"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限制条件。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理解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两次催收的认定、三个月的宽限期计算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试对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0.
为了增强基层教工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教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教工、促进和谐的作用,详细分析了基层教工党组织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并提炼出基层教工党组织建设好办法、好措施,以推动公安院校基层教工党组织建设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