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58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15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信息化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和打击犯罪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化条件下城乡社区警务面临新的挑战。以四川省城乡社区警务建设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信息化条件下城乡社区警务基本态势及面临的挑战,可提出依托社区信息化发展、增强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完善社区警务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强化社区民警能力培养等发展措施。实现信息化在社区警务运行中全方位的渗透和融合,可推动城乡社区警务发展,提高社区治安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62.
贵州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应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对贵州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深入调查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该地区实际的对策:高等院校的引领;开展校本研究;充分发挥数学教研组在的作用;养成质疑反思的习惯;加大对教师的队伍建设和考核力度;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  相似文献   
63.
基于家庭内部分工的框架,将农户看作两个人的生产系统,讨论了家庭内部分工与专业化对农村土地流转、土地调整两个重要制度变量的影响,研究了农户兼业化对土地制度选择的意愿及其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策意义.Probit模型的计量结果表明,农民家庭内部分工降低了土地流转意愿;在家庭人地比的一定范围内农户响应人地比例的变动而选择土地流转的意愿比土地调整要更为强烈.研究的结论是,男性和女性人力资本在非农就业的差异,以及兼业农户没有降低农业产出的效率特征,决定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分工使兼业农户不会轻易放弃土地承包权;分工经济使农民对现有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利用程度的重要性超过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的潜在利润,农户的反应倾向于选择土地流转应对稀缺的土地要素禀赋对土地调整的压力;农户的制度选择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受家庭内部分工预期收益所左右,形成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和锁入效应.  相似文献   
64.
中国的反贫困政策: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贫困问题已逐渐由农村贫困发展为农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并存的局面.本文考察了中国现行的贫困标准和总体贫困状况.并对国家反贫困政策绩效进行了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现行反贫困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理念,建立统一的城乡贫困标准、监测体系和国家反贫困政策,树立农村与城市反贫困并重的理念,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和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有代表性的非居民区垃圾分类收集试验,结合分类回收和收运等相关信息调查,综合分析研究了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方式,为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进行分析,作者提出只有将垃圾产业市场化,才能根本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  相似文献   
67.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重要任务。巩固扶贫成果的关键在于防止返贫,而防止返贫的关键在于控制返贫风险。基于新中国农村扶贫的实践与政策分析,当前中国存在救济型扶贫、保障型扶贫、易地搬迁型扶贫、开发型扶贫和参与型扶贫五种扶贫模式,可以分析比较出不同扶贫模式下返贫的直接风险源和根本风险源。借助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方法,可以从自我开发、培训开发、岗位开发、干部开发、组织开发等方面实现风险控制,为地方政府与领导干部防止返贫风险与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8.
作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构想,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中缅边境村寨边民流失大致可分为边民自发迁移和政府主导下的易地搬迁,其外流不仅受到当地各种推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边境地区地缘、族缘跨国社会网络密切相关。边民流失导致了边境虚空与守土乏人,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遭遇困境,边民社会传统秩序瓦解,跨境外流的边民面临境外宗教渗透风险,以及伴生性的跨境婚姻、拐卖妇女、贩运毒品、艾滋病蔓延等相互交织的社会问题。政府主导下的村寨治理应包括形塑边民守土固边的职责意识,改善边民生活质量以增进边民福祉,提升边民的综合素质与抵御潜在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69.
蔡杰  陈水星  向娟 《行政与法》2004,2(10):33-35
在乡土社会,人们依据各式各样的规则来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制定法和习惯法、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潜规则皆是被选择的对象。乡土社会的现实状况表明:如果将一切乡土冲突都强行纳入制定法的统辖范围,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因此,为了在乡土社会推行现代法治的同时不致破坏其秩序,就必须实现解纷规则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70.
越南农村地区面临着环境污染问题,越南政府已颁布了多项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以有效保护环境和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包括:提高人口素质、减少贫困、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扶助农村和农村家庭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保障清洁水供应、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修建畜牧业沼气站、建立生态示范村、鼓励新鲜食品生产和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