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2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5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78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9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疏忽过失的心理本质在于行为人能够预见而不去预见 ,没有预见不过是能够预见而不去预见的客观反映。轻信过失中“轻信避免”的心理本质在于行为人不但不希望、不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 ,而且能够确信这一结果不会发生。只是这一“确信”是建立在不科学、不合理、不可靠的“轻信”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872.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道德方面的问题,提出在<刑法>中增设"国家工作人员见危不救罪"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73.
拓展国际警务合作新领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警务合作是跨国界的执法活动,我国应当在国际刑警组织的框架内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运用国际侦查协作、简易引渡等国际警务合作手段,全力拓展中国公安机关与国外司法机关合作的新领域,形成一个广泛的警务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74.
刑事悬赏是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中为了快速侦破案件,向社会不特定人作出的一种以赏金换取侦查线索的法律行为。刑事悬赏的性质:私法上的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构建刑事悬赏制度包括悬赏海报的制作、适用范围、赏金来源、标准、发放原则、举报人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875.
“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都不是刑事证明标准。“客观真实论”与“法律真实论”之争是关于诉讼认识的观念之争 ,而不是关于刑事证明的标准之争。两者虽然在表面上就刑事证明标准展开了争论 ,但其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 ,学界将两者之争视为刑事证明标准之争的看法是一种误解。我国传统证据理论对刑事证明标准的错误概括以及对证明标准的主观性的忽视甚至否定 ,是这场讨论并没有真正涉及刑事证明标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76.
《人民警察法》规定的职责范围 ,涉及公安机关的全部执法活动。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刑事职务行为。文章从系统性和整体性层面上 ,分析我国警察刑事职务行为的基本理论现状 ,并提出一些观点 ,以促进警察刑事职务行为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877.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司法实践,不起诉有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三种情况。刑事不起诉的制约因素有检察机关的内部制约、公安机关的制约、被害人的制约、被不起诉人的制约和人民法院的制约。  相似文献   
878.
刑事契约一体化: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刑事契约是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的本质特征。基于公正与效率的价值衡量,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具有诉讼效率方面相一致的积极性,同时也各自存在着在利益保护之上的分配不均。刑事契约一体化是在辩诉交易基础之上,吸收刑事和解的合理成分而系统化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9.
1997年<刑法>对走私犯罪的组织结构、体系安排、罪名设置、罪刑配置等都作了较大的调整,值得充分肯定.但走私犯罪体例安排仍欠协调、走私犯罪构成要件设计有偏差,如犯罪构成要件设计偏重犯罪目的、走私犯罪的模糊用语表述导致其立法权旁落,以及处理走私货物、物品与运输工具于<刑法>无据等问题的存在也是不容忽视的.针对上述问题,应当通过调整走私犯罪立法体例、增加走私特定违禁品罪、增加特定犯罪目的为选择构成要件等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80.
我国现行刑法对贿赂犯罪规定的不足制约了打击该类犯罪的力度。本文以刑罚法规正当原则和现实执法情况为视角,分析了受贿犯罪规定的缺失。并提出,在保留我国受贿罪立法中的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应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香港、日本的法律为参考,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的刑法,以完善受贿罪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