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198篇
中国政治   177篇
政治理论   64篇
综合类   3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命题,是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一项伟大战略任务。研究探索这一理论命题的提出及意义,搞清楚其内部结构与相互关系,真正掌握推动此项工作的着力点,对于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2.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实现与不断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战斗力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依据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3.
幸福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幸福和快乐作为马克思主义幸福理论的关键概念,内涵各异,而又互相关联,常常容易混淆使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快乐和幸福的构成多维性、目的终极性、人格道德性、人生意义性、动力持续性的角度着手,深入研究并阐述幸福和快乐之间的界线和联系,进而尝试分别给出幸福和快乐的概念和特征界定。社会主义为实现幸福提供了制度保障,个人幸福只能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54.
陈江玲 《学理论》2011,(3):1-3,46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面对世界的新变化、形势的新发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又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这充分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敏锐的时代意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永不满足、永不停滞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5.
董良保 《学理论》2011,(1):23-25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有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发展规律、发展主体等重要的理论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作出了许多新的论断,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补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推动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6.
腐败发生的重要根源在于公职人员的利益冲突,利益冲突的重要根源在于公职人员权力观的错位。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从制度层面上规范和监督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使公共权力与私人利益相分离,从而阻断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通道,最终达到预防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7.
尽管乌托邦一词通常是在与科学社会主义截然对立的意义上使用,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思想之间存在着的密切关联则是确定的,这种关联性也建构了它们两者之间的二重性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都有批判现实的一面,但马克思主义不止于批判,它更是变革与实践的哲学。近代乌托邦的历史进步观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产生了深刻影响,但马克思又以具体的、辩证的唯物主义历史进步观克服了它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15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开启,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容,它为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历史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多个重大战略思想的构成特征,表明了这个理论体系具有党的理论创新实践中整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性成果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它的主题一致性、思想连贯性、内容交融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关联最紧密的体现就是"特色"两个字。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9.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改革浪潮。然而,改革的旗帜下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方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改革发展为"易帜"。而中国、越南、老挝、古巴、朝鲜的改革开放则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与启示。总结这些经验与启示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继续向前稳步、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0.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时代课题突显了时代的历史方位、突出矛盾和时代痼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历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正是在不断定位每个时代的历史方位,解决时代突出矛盾,破解时代痼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围绕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课题,不断探索和解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四大基本问题,形成了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条问题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