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198篇
中国政治   177篇
政治理论   64篇
综合类   34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评估体系,是有针对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现实需要,也是保证和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路径与制度创新研究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之处就是立足解决中国问题,既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有理论创新。多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大众文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解构力,也有再创造力。在大众文化崛起的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并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4.
《审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其早期美学理论修正和整合的结果。它对人的价值的张扬,对美的捍卫,对艺术的探求,曾有力地促进了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美学和文艺复苏的标志。  相似文献   
25.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其内在逻辑结构的外部延伸,诠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必须内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构建过程和逻辑结构。劳动范畴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含蕴着马克思主义的逻辑整体。劳动范畴的科学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生成过程的缩影,成为马克思、恩格斯剖析人类社会演进问题的主线。劳动范畴的理论图景是马克思主义逻辑结构的映像,是连接马克思主义各个理论模块的枢纽。因而,劳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内核,为呈现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结构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与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国内外某些人鼓吹和宣扬的以民主、自由、人权等为主要内容的“普世价值”观,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在当今世界实行西化、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的工具。社会主义社会是高度重视和发展民主、自由、人权的社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相似文献   
28.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不应是教条的简单照搬,科学的继承应是发展创新的继承;理论的创新发展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并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践需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  相似文献   
29.
This article critiques Open Marxism for an ontology which totalises human social practice—for Open Marxists, capitalist social relations are the singular constitutive source of human activity. Such a stance is superficially attractive yet ultimately inadequate, and I reinforce my case by demonstrating how other critical approaches—in this article, Foucauldian perspectives on power—suffer from similar deficiencies. Thus there is a need to resist the temptation of claiming to know how human social practice can be understood with recourse to a singular aspect (no matter how important) of such practice. I conclude that an excellent example of how to avoid such pitfalls is provided by Antonio Gramsci's writings, for they acknowledge the multifaceted yet nevertheless anchored existence lived by humans in capitalist societies.  相似文献   
30.
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社会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摒弃弗洛伊德的自然人的理论假设,倡导在历史和社会场景中理解人的成长改变要求,给服务对象以真正的人文关怀。尽管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经历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结构社会工作、反排斥与反歧视社会工作和批判社会工作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它们都认同人是历史社会结构中的人这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观点,主张通过权力关系的分析和平等关系的倡导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改变的结合。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多元价值的倡导使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的社会结构视角面临不确定性、多元主义和主体性不足的严峻挑战,需要汲取中国哲学的精神资源,围绕“变化”重新理解历史社会结构中的人,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工作的场景实践整合起来,以过程唯物论作为多元社会下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基础,真正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呈现人文关怀,为本土经验的国际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