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4篇
  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96篇
工人农民   53篇
世界政治   9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4篇
法律   345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96篇
政治理论   286篇
综合类   6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31.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使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基本态势已从稳定态向亚稳定态转变.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粗放、被动、无序、低效、线性、一维等方法已经远不能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基于“适切”原则的社会管理模式应在社会信仰、协商机制、基层建设、问责制度和网络舆情等方面进行全面转型和创新.  相似文献   
32.
Abstract

While many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an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class and economic preferences, we know little about the implications of changes in class location for these preferences. This article assesses how social class and intra-generational class mobility affect economic preferences drawing on longitudinal data from the British Household Panel Survey. In doing so, the article adopts a post-industrial perspective that considers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lass divisions. Even when time-invariant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s are kept constant (through fixed-effects estimation), it is found that bo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lass location explain economic preferences. Thus, these estimations suggest that social class moulds preferences, even when accounting for factors that can lead to selection into classes. Moreover, people who change classes hold different economic preferences than their peers in the class of origin, but do not completely assimilate into their class of destination. This implies that growing intra-generational class mobility could undermine the class basis of political conflict.  相似文献   
33.
When does a country's social structure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territorialized party system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electoral geography – defined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eography of social diversity and electoral rules– is key to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I make two claims: first, the impact of geographically concentrated diversity on party system territorialization depends on the proportionality of electoral rules. Second, the types of geographic cleavages (ethnic versus economic) and whether they are overlapping or cross-cutting also affects the likelihood of party system territorialization (conditional on the electoral system). I test these claims with an original dataset measuring party system territorialization in 382 elections across 60 countries that also includes comparable cross-national measur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geographically concentrated diversity (language, race, religion and income).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proportional electoral systems and cross-cutting cleavages can act as a powerful constraint on the translation of territorial ethnic cleavages into territorialized party systems.  相似文献   
34.
康爱霞 《学理论》2012,(26):110-111
语言的使用不仅因情景、地域的不同而变异,也因各种社会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形成变体,因此翻译是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其功能就是要服务于社会,因此翻译存在的理据不是语言的差异性,而是语言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35.
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现实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国家社会由一体化向二重化发展,社会呈现多样化,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覆盖面窄、手段僵硬、效率低下的特点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急需转变社会管理方式。新时期下的社会组织获得蓬勃发展,它自主、自律、民间、灵活、高效、贴近基层的特点能够弥补市场和政府在公共领域的不足,符合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将社会组织引入社会管理,能够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大程度地保障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36.
社会认同价值指向直接规约着社会整体的凝聚与集体意义的归属。管窥中西社会认同价值指向,不难发现,中国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表征的是忠孝推演下的纵向价值指向、家国同构下的单向价值指向与威权政治下的身份价值指向。西方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表征的是"人—人"关系下的横向价值指向、"上—下"对接下的双向价值指向与"法—情"结合下的契约价值指向。中西视境的当代省思表明,当代中国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要从纵向依附转向横向平等、单向基点转向双向责任、身份观念转向契约逻辑。  相似文献   
37.
"冲击-反应"论是近现代西方学者包括马克思以中国国情为依据分析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观点。中国革命的导师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就明显受到马克思中国观的影响,其观点与"冲击-反应"论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但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任务的问题上,毛泽东却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使他的革命论与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社会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并影响了建国后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38.
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中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结构与历史变迁,是解读该项制度变迁全貌的一个新的视角.国家宏大制度背景决定行政审批制度的选择,国家制度背景的变迁也导致行政审批制度的不断变更与革新;各种相关政治变量,包括经济水平、利益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与行政审批制度之间存在一种序列结构,行政审批制度与其它政府政策或制度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序列结构,这种政治变量序列结构使行政审批制度处于一个制度矩阵当中,影响并制约着行政审批制度的安排;制度与制度制定及执行者之行为的互动模式则推动行政审批制度的变迁.行政审批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也存在"历史否决点",而制度激励和制度创新是打破"历史否决点",提升制度绩效的必要手段.为此,行政审批制度的进一步变迁需要重塑政府理念,打造治理型政府,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而且,行政审批制度的进一步变迁必须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9.
回族自先民以来主要经历了“伊斯兰宗教文化模式”、“回族伊斯兰文化模式”两个主要时期。当前回族文化模式正在向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兼收并蓄中外文化的“开放型回族新文化模式”方向转型。回族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部分地区的文化“断裂”和整体上对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吸纳不足。本文认为,回族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要自觉更新以适应新的时代,要了解世界文化并成为其构建的组成部分,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40.
晚近以来,刑法客观主义具有了主观化倾向:在理论原点上,开始给予人的素质和社会环境以适当的地位,为评价犯罪时考虑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提供了可能,并提出了人格行为的概念,更充分地考虑了行为人的危险性格;在责任论上,试图从行为背后的人格之中发现谴责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