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4篇
  免费   1106篇
各国政治   115篇
工人农民   119篇
世界政治   1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1篇
法律   4861篇
中国共产党   116篇
中国政治   486篇
政治理论   494篇
综合类   14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293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352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611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615篇
  2010年   497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529篇
  2007年   548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16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When does a country's social structure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territorialized party system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electoral geography – defined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eography of social diversity and electoral rules– is key to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I make two claims: first, the impact of geographically concentrated diversity on party system territorialization depends on the proportionality of electoral rules. Second, the types of geographic cleavages (ethnic versus economic) and whether they are overlapping or cross-cutting also affects the likelihood of party system territorialization (conditional on the electoral system). I test these claims with an original dataset measuring party system territorialization in 382 elections across 60 countries that also includes comparable cross-national measur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geographically concentrated diversity (language, race, religion and income).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proportional electoral systems and cross-cutting cleavages can act as a powerful constraint on the translation of territorial ethnic cleavages into territorialized party systems.  相似文献   
92.
针对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型刑事案件和复杂的侦查工作局面,公安机关如何正确理解、适用法律,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做到合法、合理地扣押冻结及妥善处理刑事涉案财物,是公安机关当前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3.
康爱霞 《学理论》2012,(26):110-111
语言的使用不仅因情景、地域的不同而变异,也因各种社会因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形成变体,因此翻译是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其功能就是要服务于社会,因此翻译存在的理据不是语言的差异性,而是语言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94.
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现实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国家社会由一体化向二重化发展,社会呈现多样化,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覆盖面窄、手段僵硬、效率低下的特点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急需转变社会管理方式。新时期下的社会组织获得蓬勃发展,它自主、自律、民间、灵活、高效、贴近基层的特点能够弥补市场和政府在公共领域的不足,符合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将社会组织引入社会管理,能够实现政府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大程度地保障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95.
This mixed methods study used a snowball sample (n = 54) to capture retrospective insight from former public child welfare workers about job satisfaction and reasons they left their positions. Responses to open-ended questions suggested a theme of lack of organizational support as the primary reason they left. Former workers also reported that they wanted a voice and someone to hear their concerns, greater recognition, and opportunity to practice self-care. Quantitatively, workers in their positions 8 years or longer were the most satisfied on a 19-item global scale examining job satisfaction. Respondents were unhappy with their workloads and emotional impact of their positions.  相似文献   
96.
社会认同价值指向直接规约着社会整体的凝聚与集体意义的归属。管窥中西社会认同价值指向,不难发现,中国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表征的是忠孝推演下的纵向价值指向、家国同构下的单向价值指向与威权政治下的身份价值指向。西方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表征的是"人—人"关系下的横向价值指向、"上—下"对接下的双向价值指向与"法—情"结合下的契约价值指向。中西视境的当代省思表明,当代中国社会认同价值指向要从纵向依附转向横向平等、单向基点转向双向责任、身份观念转向契约逻辑。  相似文献   
97.
"冲击-反应"论是近现代西方学者包括马克思以中国国情为依据分析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观点。中国革命的导师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就明显受到马克思中国观的影响,其观点与"冲击-反应"论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但在近现代中国革命任务的问题上,毛泽东却在当时苏联的影响下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这使他的革命论与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世界历史理论与东方社会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并影响了建国后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98.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是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汇聚了15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园区基层工会组织多是小而分散,工会会员呈高学历、高素质、高收入群体特点。工会工作按照传统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方式难以有效运作。因此,园区各级工会必须适应形势,在基层建设和工作领域方面走向社会化、网络化和开放化,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工会组织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维权为重点,围绕园区的稳定和发展,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
生产力是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少数民族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杠杆。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必须通过科技建设与技术创新、民族教育的建设与创新、管理创新、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0.
近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基督徒群体社会心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对基督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会活动方面,而对少数民族基督徒群体社会心态研究还很不够。其实他们的社会心态五彩缤纷,互相交织,内容极其丰富。所以,有必要对对其社会心态进行探析,以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西南少数民族社会的整体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