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8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5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宋代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重视法制建设的朝代。为了适应司法检验的实际需要,宋代统治者运用编敕的立法形式,在继承前朝立法成果的基础上,对检验制度进行了许多补充和创新。宋代检验制度的特点有二:一是检验的规则完备、系统,实现了制度化、法律化;二是重视程序的价值和功能,设定了严密的程序约束检验官吏权力的行使。  相似文献   
72.
张崇旺 《中国发展》2010,10(6):28-33
该文对明清时期安徽淮域蚕丝业的变迁、官府对蚕丝业的推广及其效果、发展的障碍性因素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振兴皖北经济战略的实施有所裨益和启示。  相似文献   
73.
张利 《河北法学》2008,26(5):148-153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法制成就最高的朝代,与前代相比,人性化因素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对弱势群体的矜恤,对血缘关系的维护与珍重。体现在司法活动中则是:恤狱慎刑,明德慎罚,灵活务实,原情定罪,重视伦常,维护亲情,矜恤弱势群体,广开越诉之门。  相似文献   
74.
古典诗歌"神话兴象世界"之演进与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祥波 《思想战线》2005,31(2):105-109
唐诗之"义山体"中伴随大量神话意象而生成的艺术境界,与其主旨中的生命意识相互激发,达到了古典诗歌"神话兴象世界"的颠峰.宋诗之"西昆体"效法"义山体"而失败,标志着诗歌由"神话兴象世界"堕入到"现实理性世界",呈现出思想上理性实际、政治上积极用世、日常生活中休闲多趣的总体风貌.这个"绝地天通"的诗史转折,恰好也表征了古典诗歌中唐音、宋调的分野.  相似文献   
75.
清代非常重视对蒙古族的立法,其立法数量和质量都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立法的典范。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清代对蒙古族法制改革的效果,另一是有力地促进了蒙古族法律传统向中华法系的融合,一是有力地促进了蒙古族对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76.
李勃 《贵州民族研究》2003,23(4):144-150
元朝在海南岛设置"黎兵万户府",作为全岛最高军事机构.但其始置时间,因<元史>及现存诸旧志皆无明确记载,以致学术界众说纷纭或说元统二年(1334年)置,或说至元三十年(1293年)置,或说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现依据大量史实深入考证,认为其始置年代,当在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之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之前.  相似文献   
77.
张锦鹏 《思想战线》2003,29(5):93-98
北宋时期,商税呈现明显的周期波动特征,引起北宋商税周期波动的主要因素是战争和自然灾害。由此反映出的经济意义是:农业部门对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贡献率高;政府作为最大的商品购买主体对北宋商品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8.
高明峰 《青年论坛》2010,(4):113-117
胡瑗、孙复、石介是宋初著名学者,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倡明儒家道统,批判佛老时文;批判章句注疏,凸显义理说经;讲求明体达用,致力内圣外王;留意性情之论,影响程朱理学。基于此,“宋初三先生”应是汉宋学术转型期间的开风气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云梦秦简、张家山汉简及传世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秦汉时中国的刑事侦查制度已具雏形,刑事侦查活动已有了比较细致的分工和比较科学的措施、方法。同时,这些措施和方法逐渐发展成为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0.
陈志英 《河北法学》2006,24(5):71-75
社会经济生活是法律制度发展的原动力.唐宋社会变革推动了新的经济关系的产生而有了强化民事法律调整的必要性,相应地推进了宋代民事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