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从中日对钓鱼岛屿主权之争的依据人手,分析了日本对钓鱼岛屿的主权主张不符合国际法及以往国际法院判例所确定的原则,并明确了国际法在解决中日钓鱼岛屿主权之争中的作用,阐明了中国对钓鱼岛屿所拥有的无可争辩的主权。  相似文献   
12.
The article compares and assesses the idea of the supremacy of the constitution found in Germany with the competing British tradition of parliamentary sovereignty. It concludes by examining the need for a supreme constitutional law in the European Union.  相似文献   
13.
论全球化与国家的经济主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进程使国家的经济主权特别是国家处置本国自然资源的权力、国家的经济立法权以及国家在经济领域内的管辖权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削弱 ;正确认识全球化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不仅会使发达国家得到好处 ,也会使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4.
卢梭《社会契约论》对人民主权原则的论证分为两步,以第2卷第7章为中界线,前面揭示其“主权———公意———公共利益”三位一体的道德内涵,后面阐释其实践的政治法平衡结构“主权者———政府———臣民”。本文尝试解读后者,主要关心三个问题:其一,在卢梭的体系中政府和主权者是什么关系?其二,如何维持政治体的平衡?其三,理想主义的平衡结构对于现代代议制民主的相关性是什么?研究表明,卢梭用他的连比例“主权者:政府=政府:臣民”把人民主权推到了逻辑的终点,为民主政治确立了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范型。尽管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他的理想范型为正确理解代议制民主的有限性提供了一个批判的标准,并提醒我们隐藏在现代政治制度根源上的主权危机。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主义社会中的媒体,应当承担统合民意、引导舆论与监督政治权利并同其抗衡的双重责任。然而,综观战后日本民主主义发展轨迹,尽管不能否认新闻媒体对民主主义的发展起了某种程度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作为民主主义旗手的新闻媒体,事实上从未真正反映民意,而是仅仅将国民视为"观众"。这不但加剧了政治与民意之间距离的扩大,而且也引发了民主主义的危机。文章以《朝日新闻》社论为中心,对战后日本民主主义发展过程中媒体的作用与局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有诸多的世界论──单极、三极、五极,无论前述任何一种,都没有完全代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维护国家主权、尊重各国权利基础上,应建立多极化世界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多极化世界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最重要的有两项原则、三大政策和三项措施。两项原则是:尊重各国主权的原则;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三大政策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国际法准则;奉行民族自决原则。三项措施为:联合世界各种力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摒弃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确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依靠联合国的力量,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换。  相似文献   
17.
人权与主权的关系虽已发生重大变化,但二者始终不可分割和相互促进。主权依然是人权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与保障,人权依然对主权发挥着促进和制约作用。在此基础上,应制定出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中国人权战略。  相似文献   
18.
从“先占”看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占”是领土取得的主要方式之一,许多国家也有相关的实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开发南沙群岛并对其进行管辖的国家,国际法学家关于“先占”的论述,无疑是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重要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陆方面与台北当局固然在宪政与法理上均主张两岸之间只有一个国家的存在,但是台北在过去十多年始终对北京所提出的“一中原则”感到顾虑重重。未来双方展开政治接触之时,大陆可不可以避免使用台湾方面感到困扰的“一中原则”,与台北共同使用“中国领土主权完整”这一概念,以体现双方的有重叠与契合的精神与立场?从两岸双方发表过的重要文件与谈话,以及双方学界论辩的结果,证明用“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说辞作为双方都便于接受的“一中原则”表述的替代性方案,在理论上应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且双方更容易在政治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宪法学研究具有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的转变。宪法学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意识形态 ,现在正转变为一种相对中立的实证研究 ;宪法学过去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 ,肯定自己、否定别人 ,现在则对于外国的宪政理论和经验采取了更加谦虚平和的治学态度 ;宪法学过去只关注宪法文本的规定 ,现在则吸取了宪政发达国家的经验 ,强烈关注宪法文本的实际法律效力 ;宪法学过去仅注重阐释宪法文本所体现的某些抽象原则 ,现在则更关心宪法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最后 ,宪法学过去将眼光放在“人民”、“国家”、“主权”等宏观概念 ,现在的焦点则转移到个人的宪法权利和体现于个案的宪法原则。中国宪法从“人民主权”到“人权”走过的历程 ,实际上标志着宪法学在方法论上从整体主义到个体主义的转变。这些相关转变表明 ,中国宪法学正在构建自己的以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为主导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