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79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3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End Matter     
《Diplomacy & Statecraft》2002,13(1):206-210
  相似文献   
142.
晚清中央司法机关的近代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进行的司法改革首先从中央司法机关法部与大理院的转型开始。中央司法机关既要对自身机构进行改造 ,以适应新的职能的需要 ;也要调整好部院之间的关系 ,以实现司法独立。这一转型过程十分艰难 ,尤其是部院关系的协调颇费周折。通过部院转型这一视角可以透视司法改革的行动者对于改革全局的影响 ,展现中国司法制度近代化的生动侧面。  相似文献   
143.
试论行政诉讼的种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有的关于行政诉讼判决形式的理论在理论与实践上都遇到了许多问题。在借鉴国外行政诉讼种类合理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行政诉讼实践,提出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应明确规定撤销诉讼等七种诉讼种类,并做具体论述,是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4.
纠缠于事实与法律之中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我国的司法审判中,基层法院法官常纠缠于格式化的司法与非格式化的现实之间。他们依据司法的格式来处理非格式化的社会现实,处理那些无法用现代法律概念涵盖的事实。但是,在实践中,这种社会生活的非格式化问题却令格式化的司法难以回答。  相似文献   
145.
商法的独立性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法的独立性特征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法的独立性面临越来越多的困惑。民法特有的扩张性和包容性使商法无法独立存在和发展。商法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而是民法的特别法。然而 ,作为一门法学学科 ,商法仍有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6.
关于选择行政诉讼的审查形式:完全审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者和实务界对行政诉讼审查形式的选择,存在争论。从历史和比较的角度分析,从行政诉讼实践的需要来看,我国应该选择既有法律审查又有事实审查的完全审查模式。这不但符合行政诉讼实践的需要,也有利于实现行政诉讼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7.
日本律令制的法体系中存在侵权行为法的最初形态,具有明确的赔偿意义。明治维新后,日本引入近代侵权行为法而发生历史上第一次转折;二战后的20世纪50—60年代,日本侵权法制发生第二次转折;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侵权法危机和新保护法益的出现,侵权法法制正发生第三次转折,日本学者也以新自由主义权利论为基础,提出诸多理论对策,对策既是从现实角度对侵权行为制度目的和机能的根本性追问,又是开创日本侵权法新时代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48.
在中央与香港特区的权界中,中央掌管国家政权,权力范围包括香港的外交权、防务权、缮本_法》的解释权、《基本法》的修改权、任免行政长官与主要官员的权力和在香港实施全国性法律的权力;香港特区行使地区治权,权力范围包括广泛的立法权、独立的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以及有关的对外事务;中央掌管的国家政权和香港特区行使的地区治权之间存有层次之分和范围之别。  相似文献   
14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增强,网络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恐怖主义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的威胁日益增大.通过对我国网络恐怖主义概念、产生背景进行分析,进一步解读了网络恐怖主义的特点、形式,最终提出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技术防范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0.
Grading Arson     
Criminalizing arson is both easy and hard. On the substantive merits, the conduct of damaging property by fire uncontroversially warrants criminal sanction. Indeed, punishment for such conduct is overdetermined, as the conduct threatens multiple harms of concern to the criminal law: both damage to property and injury to people. Yet the same multiplicity of harms or threats that makes it easy to criminalize “arson” (in the sense of deciding to proscribe the underlying behavior) also makes it hard to criminalize “arson” (in the sense of formulating the offense(s) that will address that behavior). This article asks whether adopting one or more arson offenses is the best way for criminal law to address the conduct in question, or whether that conduct is more properly conceptualized, criminalized, and punished as multiple distinct offenses.
Michael T. Cahill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