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8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引言 教育评估工作的核心是建立评估模型。最为人们熟知 的评估模型是评估指标加权平均综合模型。这些属性从不 同侧面反映了评估对象的不同特征。而这些特征往往又带 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将模糊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教育评 估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它的模糊推理功能,实现教育  相似文献   
12.
摹仿签名笔迹鉴定在司法实践中比较常见,它是笔迹鉴定中较难的一种。结合图片说明对摹仿签名笔迹特征的识别及其鉴定价值,以期在司法实践中,对提升鉴定人鉴定水平和能力,提高摹仿签名笔迹鉴定结论的准确性与客观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符合法律规范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意见在行政处理医疗纠纷上具有证明力,可以从鉴定人资格和条件、鉴定程序和方法等方面予以印证。但当其作为诉讼中的法定证据鉴定意见使用时,其证据力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尤其与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存在不一致,应予完善,以提高其证据力。  相似文献   
14.
新刑诉法对鉴定制度有诸多改进,如: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初步建立起中国式"专家证人"制度、打通了法庭寻求专门知识的人帮助的通道等,但如鉴定启动权的配置、鉴定机构设置等问题却仍未解决。刑诉法调整的乏力,再次证明只有制定统一的《司法鉴定法》才能实质性解决我国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必要性上看,统一立法既是完善鉴定制度的需要,又是保障法制统一和理顺鉴定管理机制的需要;从可行性上看,当前具备时代背景、民意基础和客观条件。在统一立法时,要处理好适度超前与立足实际、精密立法与开门纳谏、统一立法与既有立法的关系,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为基础,找准着力点推进立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信息比率与单因素评价模型,使用沪深300指数构建基准投资组合,对我国2005-2007年中10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经风险调整后的业绩进行实证研究。基于信息比率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相对于单因素模型有较明显的应用优势,同时采用沪深300指数作为市场基准的评价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诉讼中的鉴定人应定位成类似于专家证人的法官辅助人。其资质的认定应以鉴定权主义为原则,鉴定人主义为例外。当事人和法院均对鉴定人有选任权,但法院对当事人所选定的不合资质的鉴定人有否决权。其权利义务除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外,宜吸纳英美法系某些关于专家证人的义务规定。其鉴定意见须经法庭质证,由法官对鉴定意见的可采性做出判断。其责任追究应采用过错原则,错鉴责任的过错须是主观故意或重大过失。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评价方式上,仍然沿用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传统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直接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效果。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现行的高职学生学业成绩考核评价体系,并在参考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再议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交警部门在履行处理交通事故职责中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究竟为何属性,众说纷纭,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当交通事故认定出现偏差时,可否司法审查进而有效地维护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监督交警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正确处理交通事故的问题。根据交通事故处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交通事故认定行为的法律性质是具体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9.
李大平 《证据科学》2009,17(3):316-330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出庭接受质证是法院审查、认定鉴定结论以及克服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自身中立性不足和程序不完善等问题的必然要求。鉴定专家出庭接受质证程序要体现交叉询问原则,同时,要引入专家辅助人、专家陪审员制度以构建均衡合理的质证主体结构。质证的内容应该围绕鉴定专家资格.鉴定结论的相关性、科学性、事实材料充分性、证明过程符合逻辑性等来展开。  相似文献   
20.
在医疗纠纷逐年增加、医患矛盾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类社会矛盾的今天,我国目前不但存在着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同时,现存法律制度还存在着不统一现象。为了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医学科学和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我国应在明确医疗纠纷的处理原则的前提下,完善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