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17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1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民俗心理是支配文艺接受主体的潜在的巨大合力,且渗透在文艺接受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接受主体的民俗心理对审美客体有筛选和吸附、同化功能,即主体对客体的认同或排斥或吸收。民俗心理结构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它不断发展、扩充自己的内涵,因而生机勃勃,具有强盛的生命向力。尊重民俗心理是创作精典式艺术作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22.
犯罪问题在不同环节上应当有不同匹配的学科定位。刑法学就定位在已经犯了罪采用刑罚方法治理的环节上,是已罪学,它对称的学科是未罪空间上的防控研究,是未罪学。把犯罪学作为刑法学的一个分支的定位,显然有学科关系被倒置之嫌。是否可用道法自然观纠正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3.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犯,死者的名誉权应受法律保护。针对死者名誉的司法救济程序是否只能由死者的近亲属提起诉讼这一问题,本文就死者名誉的法律保护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4.
"税收是文明的对价",税收就是将国家和纳税人个体结成为一个纽带连接到一起。在税收产生的进程中,随着法治、平等、公平等理念的出现,在现代法治国家中,必然要求纳税人意识的产生。何为纳税人意识,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纳税人意识的内涵。  相似文献   
225.
论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主体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是一种行政事实行为。我国应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信息主体有权要求行政机关不能随意处理个人信息,公开对其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规定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原则、监督和救济制度。利益衡量是目前协调个人信息保护与行政信息公开的适当方法。  相似文献   
226.
关于“法”与“法律”的区别的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与法律的区别是近十几年来中外法理学界重新引起争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怎样理解法、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特别是涉及怎样理解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资产阶级法时的那一段名言 ,从而也涉及到是否承认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问题。本文采用对话形式 ,就此问题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27.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具有区别于传统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显著特征和特有的犯罪构成要件。在犯罪主体上,其属于身份犯,信用卡申领人方具有犯罪主体资格,借用人不能单独构成该类型犯罪;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推定需要综合行为人的各种行为加以考察,不能客观归罪,也不能仅以发卡行催收后拒不归还来推定主观上的非法占有目的;发卡行催收行为的实施应自透支期限届满后以有效的方式能够确使申领人知晓为标准;行为人的透支数额不应包括其应支付的利息,对于行为人利用多张信用卡宴旒酌潘古行为苴潘古射枥酌计笪廊当i并行累加.  相似文献   
228.
付婉秋 《学理论》2012,(13):198-199
介绍了嵌入式馆员的源起,国内外嵌入式馆员服务的发展状况,以及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馆员服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29.
论侦查权的概念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形式逻辑中“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可以将侦查权的概念表述为:侦查权是法定侦查机关,为了查明事实、收集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依照法律规定,采取特定措施的一种国家权力。侦查权既不是单纯的行政权,也不是单纯的司法权,而是一种带有行政权和司法权双重属性的独立的国家权力。“行政权和司法权双重属性”是其特殊属性,“国家权力”是其一般属性。  相似文献   
230.
论道德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道德的本质问题的争论,在伦理思想史上,主要表现为道德本体论与道德工具论之争;在当今学界又表现为道德规范说与道德主体说之争。道德的本质应该是在规范性和主体性的矛盾统一中,非强制地反映和调节社会性利益关系的具有伦理价值的一种实践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