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3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窒息死亡鉴定中的意义。方法制作大鼠缢死后0、2、6、24h的窒息死模型,以相应时间段断颈处死大鼠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观测肝和肾组织中的HIF-1α表达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0h段外,HIF-1α免疫组化阳性染色可见于窒息组和对照组的各时段大鼠,主要位于肝细胞、肾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死后6h内的肝组织HIF-1α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窒息组与对照组差别明显(P<0.05),24h后则无明显差别(P>0.05)。肾脏窒息组与对照组差别明显(P<0.05)。结论观测HIF-1α在死后6h内肝脏或24h内肾脏中的表达状态,对机械性窒息的鉴定有一定的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x45、Cx40及TNF-α在梗死心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者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免疫组化染色法)及q RT-PCR检测缝隙连接蛋白Cx45、Cx40及TNF-α分别在30例早期心肌缺血猝死组、30例晚期心肌梗死猝死组及20例正常心肌组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的作用及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在两个猝死组中,Cx45表达高于正常心肌组,Cx40表达较正常心肌组明显减少,TNF-α呈高表达,三者在三组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 RT-PCR结果显示:Cx45、Cx40及TNF-α三者的mRNΑ表达与各自蛋白本身表达相一致,在三组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Cx45、Cx40、TNF-α在三组心肌中存在相关性。结论缝隙连接蛋白Cx45、Cx40及TNF-α将可能成为心源性猝死死因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某些药物过敏性休克致死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检测水平的变化,探讨TNFα检测在药物过敏性休克死因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尸体心血中TNFα的水平。结果实验组TNFα检测值为(131.6±9.4)pg/mL,感染性疾病对照组TNFα检测值为(87.3±6.4)pg/mL,正常对照组TNFα检测值为(17.2±4.5)pg/m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Fα检测可以作为高度怀疑药物过敏性休克案例的死因鉴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伊维菌素对脂多糖所致内毒血症小鼠的保护率及对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给C57BL/6小鼠灌服伊维菌素(1、2和4mg/kg)或等体积蒸馏水,2h后分别腹腔注射脂多糖32mg/kg或等体积PBS,观察7d内小鼠的死亡情况;采用夹心-ELISA法测定注射脂多糖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中的TNF-α、IL-1β和IL-6水平,硝酸还原法测定小鼠血清中NO的水平。结果显示,伊维菌素能显著(P<0.05)提高脂多糖诱导的内毒血症小鼠生存率,降低小鼠血清中的TNF-α、IL-1β、IL-6和NO水平。表明,伊维菌素可通过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鼠体内炎性因子和介质释放提高内毒血症小鼠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5.
为探讨旋毛虫致小鼠心肌损伤发生的主要致病因子及其信号传导途径,分别取感染前后不同时期小鼠心肌,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心肌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及细胞凋亡与抗凋亡基因mRNA表达量,并应用TUNEL法对心肌细胞凋亡形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旋毛虫感染后第9天,TNF-αmRNA的相对表达量由感染前的0.02迅速增加到0.88,心肌细胞凋亡增加,凋亡指数为10.70%;TNF-α表达量约于感染后第19~24天达到峰值,此时凋亡指数达29.79%,细胞凋亡明显(P<0.05);第42天TNF-α表达量逐渐下降至0.29,细胞凋亡逐渐减少,凋亡指数降至10.46%。TNFR 1、FADD、Caspase 8和Caspase 3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TNF-α相似。  相似文献   
36.
应用PCR和等位基因特异性寡该苷酸(ASO)探针杂交技术对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的HLA-DQα基因进行分型。在246例无关个体中观察到4种等位基因组成的10种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10.0~31.9%之间。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DP值为0.8669。对6个家系49个个体的调查表明,HLA-DQα基因按孟德尔方式遗传。不同人群HLA-DQα的DP值比较,中国人群高于其它人群。  相似文献   
37.
目的检测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α7nAChR的表达及其时间规律性变化。方法建立小鼠皮肤切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切创后不同时间段皮肤中α7nAChR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α7nAChR表达于表皮、毛囊、皮脂腺、血管内皮及真皮中少数的成纤维细胞;伤后6~12h切创皮肤损伤区及周边区可见少量多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达α7nAChR,1~3d以单核细胞阳性表达为主,5~14d以成纤维细胞为主。α7nAChR阳性细胞率于伤后1d开始升高,伤后7d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经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对照组及各实验组均有α7nAChR阳性条带,其中伤后7d为α7nAChR表达高峰。结论α7nAChR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呈现一定的时序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