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3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40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64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98篇
政治理论   63篇
综合类   19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中国抉择"和平崛起"之路,昭示了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宣言。中国的"和平崛起",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崭新的大国崛起的模式。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新思维的主要内容有: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增进人类的共同利益;确立"和而不同"的外交新理念;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以"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争取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平崛起"的中国外交要正确把握发展、主权和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要致力于国际机制化生存和发展;要正确把握与处理中美关系;要正确把握"和平崛起"与祖国统一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22.
台商大陆投资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推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商大陆投资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在客观上提升了两岸贸易的依存度,推动了两岸人员往来与两岸航运的发展,以及两岸其他方面的交流。台商大陆投资创造了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和交往沟通的有利条件,造就了两岸经济互补互利、共同繁荣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23.
闽台竞争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竞争优势理论出发,立足于闽台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认为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生产要素和资源条件的差异,闽台在经济整合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经济优势互补和社会化分工的必然要求,并且通过测算闽台经济合作所形成的区域竞争力指数,指出闽台经济的合作是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24.
台湾地区合会法制变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湾地区合会法制的发展,可以其历史事件为横截面作断代性划分:日据之前、日据时期、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台湾地区民法·债篇修正实施。从法的渊源来说,至少在私法范围内,台湾地区合会法制的基本精神是私法自治,在无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依循习惯(法)。台湾地区合会契约的法典化,虽然从过程到结果均存在非议,但从统一司法标准、指引合会活动、保护活会会员权益、分配当事人合会风险等角度看,仍不失其成功之处,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225.
226.
日据时期,台湾岛内日本人的工商业活动构成了殖民地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被我们忽视。日本占据台湾后,大量日本工商业者,上至御用商人,下至小商人随即来到台湾寻求经济利益。一方面,殖民当局赋予他们特权和便利,使得他们能迅速占有和攫取台湾重要的资源——黄金和樟脑;另一方面,和垄断资本不同,他们的经济活动更多地受到殖民当局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7.
日据时期,为配合日本政府的南进东南亚的战略,台湾总督府展开了对南洋华侨的全面调查活动。随着日本南进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其调查活动呈现出四个阶段性特征。总督府调查报告提出的政策建议,对日本政府制定对南洋华侨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28.
台湾族群形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有关族群形成的原初论和建构论的理论架构下 ,探析台湾族群形成过程。认为 :台湾四大族群的形成与其是个典型的移民社会有着密切关系。文化认同是它形成的基础 ,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经过竞争对立、反抗的过程 ,随着族群意识的不断强化而逐渐塑造而成的。它的形成过程说明了原来的省籍二分类 ,原住民与汉人 ,客家人与福佬人的对偶性的二分类 ,已不再适用于台湾新的社会政治现象。它是台湾社会政治多元化过程中的新产物 ,反映了台湾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和结果。最后 ,鉴于族群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对今后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努力方向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29.
2003年深圳市区级人大代表竞选现象的政治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3年深圳市区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换届选举中,出现了一些“民荐候选人”或“自荐候选”,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民间动力和社会基础日益增强,激活了现行体制和本制度中内在的民主基因,催生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竞选制度。通过这次选举,可以看出,民主政治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的利益协调机制,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必须防止金钱的腐蚀和干扰,公正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应有权利。  相似文献   
230.
Phil Deans 《East Asia》2007,24(3):269-294
The Yasukuni Shrine is a site of contested nationalist politics in Japan and in neighbouring countries. Within Japan the status of the Shrine exists in a tension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and religious and secular meanings. These tensions are given a specific focus in the context of the visits to the Shrine by Japanese Prime Ministers. The history of such visits is discussed and analysed,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given to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visits by Prime Minister Koizumi Junichiro between 2001 and 2006. It is argued that the controversies over the visits in Japan and elsewhere are best understood in the context of ‘revisionist nationalism’ in Japan. The reactions and nationalist problematics of the PRC and Taiwan with regard to the Yasukuni Shrine are then elaborated and analysed.
Phil DeansEmail:

Phil Deans   is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Assistant Dean for Undergraduate Programs and Director of Research at Temple University’s Japan Campus. He has a BA and Ph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upon Tyne and is completing the MBA in HE Manage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Before joining Temple he was Senior Lecturer in Chinese Politics and Director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a Institute at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His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are i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Japan-Taiwan relationship. He is currently researching the impact of changing nationalist dynamics in East Asia on Sino-Japanese relations. In addition to journal articles and chapters in edited books he is the author of Virtual Diplomacy: Japan-Taiwan relations since 1972 (forthcoming) and is co-editor (with Hugo Dobson) of Postage Stamps as Socio-Political Artefacts (Transaction, forthcom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