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2篇
  免费   68篇
各国政治   222篇
工人农民   55篇
世界政治   9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7篇
法律   219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265篇
综合类   2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突出表现在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和紧张.作为调整劳动关系,尤其是调整集体劳动关系的工会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找出完善的办法,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2.
一场欧债危机让世界上唯一能够在经济上抗衡超级大国美国的经济体陷入空前危机。如何解决目前的危局,欧洲人还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这暴露了欧洲人在走向联合过程当中的困境,即是做自己的欧洲还是欧洲的自己。欧债危机也让欧盟的政治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在一个仍然是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秩序里,国家利益和共同体利益的博弈一直是阻碍共同体发展的一个绊脚石。欧债危机让这个绊脚石再一次显示出它的威力。未来的欧盟将走向何方,这是欧盟人也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3.
1968年普韦布洛号危机发生前后,约翰逊政府最高决策层依旧在很大程度上坚持共产主义铁板一块的观点,一致认为朝鲜此举的目的在于支持北越,苏联参与其中,甚至是主谋。于是,美国的第一反应便是寻求苏联的帮助,要求对方迫使朝鲜还船放人。苏联一面拒绝充当调停者,一面暗中规劝朝鲜尽快以和平方式解决危机。然而,最终苏联的努力未见成效。此次美苏交涉充分表明:虽然中苏同盟破裂已成定局,但华盛顿依旧固守过往的冷战思维,深信苏朝越的对外战略是协调一致的;1960年代末,在中苏分裂和朝韩竞争的特定时局下,苏联这个社会主义超级大国已无力真正影响朝鲜外交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34.
自2008年10月以来,在欧盟一些海关屡屡发生过境货物遭到扣押的事件,尤其是荷兰海关屡次扣押印度等国的过境药品,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英国和比利时法院分别在审理“NOKIA”案和“PHIILIPS”案过程中对过境货物是否扣押产生疑问,并向欧洲法院提出咨询.近期欧洲法院对两案合并审理,做出一项里程碑意义的判决,厘清了过境货物、 “虚拟制造”理论等基本问题,对欧盟海关的知识产权执法和法院司法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我国政府和企业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5.
苏联解体的轻率和突然令人震惊,但官方的苏联历史是神化的.并非国有制过度这种所谓的恶疾导致了苏维埃体制的崩溃.苏联经济落后及其被军备竞赛所耗尽只是意识形态的神话.石油价格波动同样未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后苏联时期俄罗斯相当长时期内的危机,不是从苏联延续下来,而是在拆解苏联时形成的.只有极少数公民有意识地否定苏维埃制度的主要基础.厘清苏联解体的原因,需要我们应打破教条和陈词滥调以及意识形态语言的藩篱.应区分苏维埃构想和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苏维埃制度.苏维埃构想并没有消灭自己,也没有退化或自我毁灭,而只是在成长中出现了疾病,其一系列制度无法适应苏联社会和苏联人发展的新形势.苏联体系的主要特点,或者说斯大林主义,是在 1905-1917年革命、内战、20 世纪 20 年代的新经济政策、30 年代的集体化和工业化、卫国战争期间形成的.当时的环境导致苏共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选择的范围很小,只能基于现实的威胁、资源潜力和历史上造就的具有惯性的文化环境.二战结束后,苏联的领导层未能妥善解决摆脱"斯大林主义",摆脱动员发展状态这样的复杂问题,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政治危机并由于冷战而深化其严重性.苏联既是被冷战的对手所扼杀,更死于自己的双手.苏联合法性的危机酝酿了 30年才成熟.苏维埃制度早期的合法性源自对群众对社会苦难的记忆.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至 20世纪 60-70年代,苏联社会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但城市化给对苏维埃的不满制造了客观的前提条件.一种隐性的危险日益增大,即以前的苏维埃制度的思想基础迅速急剧地衰弱乃至消失.苏联短期内有两代感觉自己毫无生活保障的年轻人被改革、公开性、集会以及文化多元论弄得神魂颠倒.精英阶层的反苏部分的行动利用了这种世界观危机并使之加剧.而新一代领导人既无法迅速揭示也无法预防社会上已经出现的矛盾,而且无法找到有效的方法解决成熟的问题.党的高层与苏联社会现实的脱离令人震惊,他们自以为掌控着国内进程,但实际上底层的干部掌握着形势.这使得戈尔巴乔夫日益激进的改革导致雪崩式的后果.从这一意义上讲,苏联的解体是文明和世界观危机的结果.其实质在于,苏联社会与国家没能胜任在代际更替的过程中更新社会制度合法性手段的任务;无法保障文化历史类型嬗变的延续性,这种递嬗发生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并和整个社会走出20世纪20至50年代的动员型发展状态的危机相吻合.  相似文献   
36.
The paper investigates party-union relationships in Italy (1946–2014) by hand-coding parties’ parliamentary speeches and trade unions’ congress motions. In line with the cartel party thesis, a time serie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deological closeness between the left-wing Italian General Confederation of Labour and left-wing parties deteriorated when the Italian Socialist Party (1980) and the heirs of the Italian Communist Party (1998) converged toward the centre of the ideological spectrum. Conversely, the closeness between the Catholic-inspired Italian Confederation of Workers’ Unions and the heirs of Christian Democracy increased after 1994, when the former party’s leftist factions became the major part of the Italian Popular Party.  相似文献   
37.
大连开发区外企工会联合会(简称外企联)是一个隶属于大连市开放先导区总工会的内部组织机构。外企联建立10年来,在加强工会组织网络建设,提升工会组织维权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充分发挥"四平"、"四带"、"学校"、"顾问"、"创新"作用,取得一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38.
欧盟国家非正规就业的迅速发展,使工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非正规就业的增加直接冲击了传统工会的基础,使工会会员的绝对和相对人数都有很大降低;同时,工会领导的劳工运动长期忽略对非正规就业的权利保护,非正规就业工人难以获得与正规就业平等的待遇。因此,欧盟国家工会需要在增加非正规就业会员和就业监管策略两方面做战略性调整,以应对非正规就业的挑战。  相似文献   
39.
商业秘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保护。面对我国当前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除了应借鉴国外大企业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一些实际有效的措施之外,还应通过法律途径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和救济。  相似文献   
4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mpact on national law and policy of two Directives on combating discrimination adopted by the EU in 2000. It consider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ir transposition has resulted in the 'Europeanisation' of anti-discrimination law and whether this implies convergence in the direction of a common model. Two themes are examined: the list of protected grounds of discrimin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equality institutions. All 27 states have introduced legal reforms in response to the Directives and a loose level of convergence can be identified. Nevertheless, specific national traditions have proved resilient, for example, shaping the meaning attached to terms such as 'disability' or the structure and powers of equality bo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