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8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403篇
中国政治   27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70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石磊 《法学论坛》2006,21(5):15-17
在回扣、折扣与贿赂犯罪、贪污罪及职务侵占罪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较为复杂的情况。收受回扣构成受贿罪,不须具备“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要件;给予回扣构成行贿罪,须具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件。  相似文献   
992.
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风尚,新修订的1997年刑法中增设了盗窃、侮辱尸体罪。在推行火葬制度的今天,盗窃、侮辱尸体罪中的“尸体”应包括尸骨和骨灰。盗窃、侮辱尸体罪是选择性罪名,只要实施盗窃、侮辱尸体行为之一的,即构成本罪。  相似文献   
993.
优势犯罪的产生有着特定的社会化条件。要想实现刑罚预防和遏制优势犯罪的目的,就应在制定和适用刑罚时,把按刑罚公式办事与坚持罪刑相适应原则结合起来,并运用现代模糊理论进行模糊控制,使优势犯罪行为人认识到其违法犯罪所受到的法律制裁要重于其所得到的非法利益。  相似文献   
994.
利用互联网传播黑客技术的行为是众多计算机犯罪的“罪魁祸首”,严重危害网络安全,对用户的合法利益造成巨大损害。这种行为的实质是向他人传授犯罪方法,情节严重的应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  相似文献   
995.
计算机犯罪已经成为严重社会问题。由于电子数据的不确定性、不易被发现、易消失性、易改动性等特点,造成在侦查过程中对电子数据证据提取的困难。文章依据《公安部电子物证检验大纲》(2005),并结合侦查计算机犯罪案件的体会,对电子数据证据的提取原则与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6.
我国金融犯罪国际化趋势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入世后,金融业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与此相应,金融风险加大,金融犯罪相应激增。金融犯罪的产生发展历程演绎着金融犯罪受金融业发展左右的客观规律,为此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金融犯罪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而从金融犯罪国际化趋势中我们必须寻求控制预防其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7.
虽然我国刑法仅规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但性质决定实质,故而刑法实际上已肯定了我国存在黑社会犯罪现象。随着国际黑社会组织向我国的不断渗透以及国内涉黑势力的自身演变,我国存在黑社会犯罪应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呈不断蔓延趋势。为此,应从法律层面加强对策研究,建立专门的反黑法律体系,完善刑事实体法、程序法和相关配套法律的规定,从而防疏堵漏,严密法网,以有效地防范和打击黑社会犯罪,遏制和减少黑社会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对于行为人通过欺骗担保人而获得真实有效的担保的情况下,再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双重欺诈行为,在司法实践中会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在此类案件中,由于出现了三方法律关系,民事关系与刑事行为的交叉混合,使得行为性质的认定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其实,在此类案件中,争议的焦点就在于认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财产是否遭受损失以及行为人的行为是否侵害到金融管理秩序的法益。当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时,其行为只构成合同诈骗罪而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当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时,其行为根本不构成犯罪,行为人、担保人与金融机构之间只存在民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999.
陈少青 《法学家》2020,(2):57-72,192,193
行为人利用虚假的权利外观实施表见行为,第三人对外观产生合理信赖,向行为人给付对价并取得相应财产,根据权利外观理论,民法对第三人财产予以保护,不利后果转由真实权利人承担。但是,刑法的价值取向、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以及法律关系强行转换导致的处罚漏洞,阻断了将该理论适用于犯罪认定的现实可能。在规范层面将财产损害分为损害发生与损害分配,刑民对损害发生的认定相互契合,均将第三人作为表见行为的直接被害人;与此同时,刑法对损害分配不作评价,在法律事实的相对性层面,刑民又各自分立。第三人是遭受财产损失的刑事被害人,在善意取得、表见代理的案件中,行为人通过隐瞒自己并非真实权利人的事实,致使第三人陷入认识错误交付财物,成立诈骗罪。  相似文献   
1000.
城郊结合部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频繁,是大城市案件多发、大案频发的地带.控制城郊结合部犯罪必须控制好几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如突发性、动态性犯罪,连续性犯罪,团伙犯罪及流窜犯罪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