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4篇
综合类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观察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肾康颗粒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55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7例,并设正常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肾康颗粒,疗程共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24 h 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e protein,24hUP)、血白蛋白(albumin, Alb)、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hs-CRP、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UP、UACR均较治疗前降低,血Alb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Fib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T、APTT、TT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T、APTT、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康颗粒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s-CRP,抑制体内微炎性反应,改善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芦黄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动脉功能、血脂、血液流变性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标准化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芦黄颗粒,对照组仅予西医标准化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阻力指数、极速成像脉搏波传导速度、血脂、血液流变性、血清炎症因子(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 α)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两组双侧颈动脉极速成像脉搏波传导速度、阻力指数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两组血脂、血清炎症因子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治疗后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芦黄颗粒可通过改善患者动脉功能、血液流变性,调节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sthma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ACO)肾虚痰浊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ACO肾虚痰浊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阳和平喘颗粒,疗程为14 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2(interleukin 2,IL 2)、IL 13、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水平,以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和肺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 2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IL 13、IgE水平和FeNO水平明显降低(P<0.05),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orced vital capacity ratio in one second,FEV1/FVC)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IL 2、FEV1、FVC、FEV1/FVC升高值和IL 13、IgE降低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阳和平喘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ACO肾虚痰浊证,可减轻炎症程度,降低气道高反应,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Ⅲ~Ⅳ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尿纤维连接蛋白(urinary fibronectin,UFn)水平及糖肾康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0例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降糖、降压治疗,治疗组加用糖肾康颗粒,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microalbuminuria/urine creatinine,MAU/UC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以及CysC、UFn水平,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降低MAU/UCr比值和CysC、UFn水平,以及升高eGFR水平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糖肾康颗粒可降低Ⅲ~Ⅳ期DN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血清CysC、UFn水平,并可减少DN患者尿蛋白排泄,维持肾小球滤过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建立香茯颗粒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香茯颗粒中茯苓、山楂、广藿香、木香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香茯颗粒石榴皮中没食子酸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2%磷酸溶液(4∶96)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 薄层色谱法能定性检出茯苓、山楂、广藿香、木香,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没食子酸浓度在5.349~213.96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48%(RSD=0.80%)。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重骨颗粒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每次1粒,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重骨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两组各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量表评分、Lysholm评分,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caboxy-terminal typeⅠprocollagen prop...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清肾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合并脂代谢异常湿热证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KD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口服,8周为1个疗程。采用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评价治疗前后肾功能改善情况;采用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 C)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相关指标变化,采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功能状态及炎症反应,并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TG、Hcy、CRP水平显著降低,eGFR、HDL- C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SCr、BUN、TG、Hcy、CRP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eGFR、HDL- C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改善CKD患者肾功能、脂代谢及微炎症状态,有利于保护血管,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手术序贯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肝胆管结石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3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66例)与观察组(68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常规予以抗感染、护肝、补液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手术后第1天予以口服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肝功能相应指标,以及手术后胆汁颜色、胆汁细菌培养结果、T管引流量和结石累计复发率.结果 手术后3、7 d,观察组患者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7 d,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7 d,观察组患者胆汁颜色复常率、T管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25个月内进行随访,观察组结石累计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82%vs 21.21%,P<0.05).结论 手术序贯应用十二味疏肝利胆颗粒有利于控制术后胆管炎症,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和残余结石排出,防止结石再生.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榆栀止血颗粒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微小RNA-210(micro RNA-210,miR-210)轴的调节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妊娠模型并复制子宫出血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榆栀止血颗粒低剂量(4 g/kg)、中剂量(8 g/kg)、高剂量(16 g/kg)组,阳性对照(宫血宁0.07 g/kg)组,每组10只;另取正常妊娠大鼠10只,于相同时间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作为正常组.阴道棉球置入法检测子宫出血量;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serum 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HE染色法观察子宫组织形态;qRT-PCR检测子宫内膜组织HIF-1αmRNA、miR-2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HIF-1α、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固有层增厚及炎症浸润严重,阴道出血量增加,雌激素水平释放减少,凝血功能降低,HIF-1α/miR-210轴及VEGF表达水平降低(P<0.05).榆栀止血颗粒可呈剂量依赖性升高HIF-1α/miR-210轴及VEGF表达,降低出血量(P<0.05),且高剂量组作用与阳性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 榆栀止血颗粒可激活HIF-1α/miR210轴,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和修复,抑制子宫出血.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观察芪藤消浊颗粒治疗IgA肾病脾肾亏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IgA肾病脾肾亏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共4例患者退出观察,实际每组完成30例。对照组口服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芪藤消浊颗粒,疗程共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24-hour urine protein,24hUP)、尿红细胞(urinary red blood cell,URBC)计数、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TGF-β1、CTGF、VEGF和ET-1水平,并根据血清肌酐值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乏力、浮肿、腰脊酸痛、面色晦暗、脘腹胀满、纳少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RBC计数、24hU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eGFR、血清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URBC计数、24hUP水平下降程度和eGFR、血清Alb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1、CTGF、VEGF、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藤消浊颗粒可有效改善IgA肾病脾肾亏虚血瘀证患者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GF-β1、CTGF、VEGF和ET-1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肾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