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6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朱惠荣 《思想战线》2001,27(6):134-137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参加万隆亚非会议时在昆明作短暂停留,其间视察了云南大学.由于种种原因,周恩来视察云南大学的具体时间没有准确记录,一些回忆录甚至志书记载都各执一说,差距较大.综合各家之说加以比较,再根据新近发现的当时在场学生的日记分析,可以肯定,周总理到云南大学视察的准确时间应是1955年4月10日下午.  相似文献   
42.
在中日关系的坚冰期,周恩来提出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民间外交方针,并制订了“民间先行、贸易入手”,“民间来往、官方挂钩”,“渐进积累方式”和“备忘录贸易”等发展中日关系的具体外交策略。正是周恩来倡导并大力推行的民间外交,使中日邦交正常化具备了日益强大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终使两国复交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相似文献   
43.
曾代伟 《现代法学》2004,26(6):9-15
五代十国时期树立的溪州铜柱,是华夏政权妥善处理民族纷争的历史见证,是渝湘鄂黔毗邻地区少数民族土司制度逐步形成的里程碑。本文在梳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着重解读溪州铜柱铭文所传达的民族法文化信息。作为确定独立国家政权与其附属少数民族羁縻政权关系的基本法律,铜柱铭文具有誓约的特质,并以其无可置疑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为缔约双方所谨守奉行;在巴楚民族文化圈,乃至中华大地具有较大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44.
该文比较详细地记述了周恩来同志20次进出延安的具体经过,并且简略介绍了他每次外出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此同时.还纠正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误传,从而广泛宣传了周恩来在延安时期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5.
周恩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既恢宏高超,又精深细微,是历史的辉煌篇章,是现实的政治哲理。其主要内容是:一、民族至上,国家至上;二、民众为本,广泛发动;三、不分阶层,联合对敌;四、立场坚定,策略灵活;五、放眼世界,联合友邦。  相似文献   
46.
在中华民族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他参与领导了革命建设时期党和国家的各项重大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了一生,付出了全部心血.他少年时代就树立了高远志向,为寻找“中华之崛起”的答案,他求学南开,留洋考察,确立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革命战争时期,他驰骋疆场、南征北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进行了艰辛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他夙夜吐哺建设,为中国人民谋福祉;在“文革”中,他苦苦地支撑局面,耗尽了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虽然周恩来未能见到祖国和平统一和“四个现代化”实现,但他为这两大目标的实现作了不懈努力.他的一生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一生.  相似文献   
47.
周恩来新文化建设构想与实践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特征:先进性、民族性、科学性、群众性、开放性、和谐性。研究和学习周恩来新中国文化建设思想和实践,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8.
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典型,探究西周国家安全思想对于丰富国家安全学科思想内涵、完善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推动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国家安全学是一门整体性、综合性的实用型学科,从国家安全学理论视角出发研究西周国家安全思想,不仅能为中国古代安全思想史研究提供补充,也有助于为国家现实安全战略的制定提供思想资源。影响西周国家安全的要素涵盖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包括地理位置、人口构成、土地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在对这几方面的认识基础之上,西周形成了以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社会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思想。政治安全思想包括“崇拜天神、祭祀祖先”,“礼以定序、乐以观和”;军事安全思想包括“以礼制戎、除恶务尽”,“统筹全局、重点部署”;社会安全思想包括“神道设教、伦常为纲”,“阴阳和谐、天下大同”。这些思想同属于一个整体的、相互联系的国家安全思想系统,丰富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49.
本对见于《殷周金集成》、《三代吉金存》等收的三件东周时代的兵器铭作了重新考析,纠正了过去的一些误释,并确认了“齐城造”戈铭字体是迄今尚未引起人们注意的另一种不同于楚、吴、越、宋等国的岛虫等。  相似文献   
50.
近年来对孔子思想的研究已逐渐由伦理、政治层面上升到形而上学的哲学层面 ,其天命思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孔子天命思想所具有的多重内涵 ,与孔子对殷周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有关。孔子继承殷文化原始宗教之天 ,对之进行了主体性的改造 ,使之成为满足主体精神慰藉需要的道德情感之天。孔子继承周文化代表民心民意、作为政权转移依据的政治化的天 ,对之进行改造 ,使之成为个体道德的依据。孔子的天命思想相对于殷周文化传统凸显了人在道德领域的自由 ,但由于脱离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 ,天命又成为决定人事成败、带有宿命论色彩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