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109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24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Critical Horizons》2013,14(3):419-441
Abstract

I identify two mutually exclusive notions of formalism in Kant's Critique of Aesthetic Judgement: a thin concept of aesthetic formalism and a thick concept of aesthetic formalism. Arguably there is textual support for both concepts in Kant's third critique. I offer interpretations of three key elements in the Critique of Aesthetic Judgement which support a thick formalism. The three key elements are: Harmony of the Faculties, Aesthetic Ideas and Sensus Communis. I interpret these concepts in relation to the conditions for theoretical Reason, the conditions for moral motivation and the conditions for intersubjectivity, respectively. I conclude that there is no support for a thin concept of aesthetic formalism when the key elements of Kant's Critique of Aesthetic Judgement are understood in the context of his broader critical aims.  相似文献   
512.
解放战争时期的整党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纯洁性建设的重要历史事件,并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影响深远。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下,合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正确处理党群关系是此次整党运动的重要经验,为新时期保持党的纯洁性提供了历史启示,也为进一步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13.
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通过自身的实践创造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当时环境下先进价值观的体现。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今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必须像井冈山时期一样,增进广大群众对中国共产党优良形象以及超高领导能力的认同;坚持做到党的利益与广大群众的利益高度统一;善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夯实群众基础,赢得群众支持;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教育、传播手段,将党的主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514.
Marc Caldwell 《Communicatio》2013,39(3):239-252
Abstract

Normativity is a problem of modernity. Relativism has emerged with the negation of moral universals. Clifford Christians consistently argues for the concept of proto-norms as a workable basis for normative ethics applied to media practices that operate on a global scale. Christians declares philosopher Charles Taylor to lie in the background of his theorising, but seldom gives a hint as to how Taylor’s thought influences his own. There appears to be sufficient congruence between Christians’ thinking about proto-norms and the articulation of hypergoods, strong evaluation and persons in Taylor’s 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 to consider this to be the influence, among other sources Christians draws on. Of particular interest is Taylor’s insistence that persons always exist in normative moral space as an inescapable horizon of existence. The article explores some aspects of Taylor’s thought that may shed light on what proto-norms are and how they may be applied in the quest for a viable global media ethics in an age when moral relativism seems to be the media's only ethical principle.  相似文献   
515.
本文根据新时期我国公众参与反腐败面临的形势,以廉洁指数较高的国家为例,从公众参与反腐败的教育预防、制度保障以及舆论监督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反腐败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即以吸收廉洁指数较高国家的公众参与反腐败的长处来弥补我国公众参与反腐败的不足,进而促进我国公众参与反腐败的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516.
从2010年底发生持续至今的中东北非政局动荡,似乎已告一段落,该地区多国政局的动荡,其由来和特点都有共通之处。作为同是发展中国家及现代化转型国家的中国,探索转型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道路,我们从中东北非发生政局动荡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升级我国初级发展模式;必须加强各项社会制度建设,解决人民呼声强烈的民生问题;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建设和谐幸福社会提供政治保障,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  相似文献   
517.
施米特的宪法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渗透在中国的1982年宪法里。浓郁的政治色彩成为他的宪法思想中的一大特色,我们应辩证去看待它,尽量吸收借鉴它对我国现代法治有益的思想。  相似文献   
518.
瑞士公务员培训具有培训机构的多元性、培训需求的针对性、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培训形式的灵活性、培训师资的多样性等特点。学习和借鉴瑞士公务员培训的成功经验,对搞好我国公务员培训工作,特别是进一步提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统筹性和针对性,打造干部教育培训的"井冈模式"具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519.
人类要想实现与自然的真正和解,就必须解决一个前提性问题,即如何看待和理解"自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将不同生态哲学流派区分开来的根本标志。生态现象学作为一种反传统知识论哲学的现代哲学,它试图通过建构一种自然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相统一的"自然"概念——"生活世界化的自然",将自然原初的被隐匿了的价值意义重新凸显出来,以引导人类走上通往与自然和解的道路。生态现象学的自然观念既不同于生态中心主义所主张的脱离人的生活世界来谈生态保护,也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所主张的将自然仅仅看作是工具价值层面"为我而生"的对象性存在。"生活世界化的自然"在"此在"的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是在日常生活中与"我"照面的,承载着各种价值意义,能够为人类的生命活动中所真切体验到的活生生的自然。生态现象学试图借助"生活世界化的自然"的"基底样式",推动人类在"遭遇自然"—"体验自然"—"审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赋予自然以人性的同时,重新唤醒人性的生态化一面,进而引导饱受工具理性摧残的现代人类实现与自然的真正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