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7篇
  免费   59篇
各国政治   77篇
工人农民   80篇
世界政治   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4篇
法律   578篇
中国共产党   310篇
中国政治   545篇
政治理论   376篇
综合类   10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313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317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贵州民族地区如何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建设,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现实课题.文章就当前加快推进贵州民族文化建设亟待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问题,阐述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2.
随着经济全球化 ,腐败对一国的投资环境、金融政策、贸易等不良影响更加明显。在以透明国际为首的国际反腐败力量推动下 ,国际反腐败在各个方面取得突破。但由于腐败根植于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 ,法律的统一治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应加强与国际反腐败力量的立法、司法合作 ,维护我国反腐败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33.
社会发展与代价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价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的产生与存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它是基于人们具体的价值选择和目的设定而出现的。代价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即人类主体性的缺失,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扭曲,以及人文精神的遮蔽。为了减少代价的付出,需要确立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3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但是,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现实的国际环境对我国的经济、科技、政治构成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加快经济、科技、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争取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和平环境,才能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稳步地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35.
李绍明 《思想战线》2003,29(6):23-29
传统文化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是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台湾少数民族泰雅人为例,近百年来,他们彻底改变了原始农业与狩猎采集的经济,改变了传统社会制度,最终导致部落解体。但在发展旅游观光业时,泰雅人注重下一代的双语教学,开办了泰雅文化和语言课程,开展了传统技艺学习,以各种方式挽救传统文化,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6.
陈秋萍 《桂海论丛》2003,19(1):87-88
广告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 ,是以赢利为目的。但经济功能只是广告的主体性功能 ,而不是它的唯一功能。除了经济功能之外 ,广告还具有一些非主体性功能。文章着重阐述了广告的扩展性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37.
乡土社会是对中国基层农村社会的本质特征所作的一种概括.乡土社会中的法治结构是国家法与民间法并存的法治二元结构.在现代化法治建设中,我们必须考虑到中国乡土社会的现实状况,在法治二元结构中研究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相互关系,在重视国家立法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民间法的法治意义,探索出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8.
党的十六大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扩大民主参与 ,丰富民主形式 ,坚持与完善基本政治制度 ,全面推进领导体制、决策体制、行政体制、司法体制、人事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的改革 ,从而把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9.
文章从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形成过程与内涵、特色与指导意义三方面加以论述,认为该思想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传统小康文化的契合,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0.
中国传统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社会不断变革赋予了中华文明持久生命力。从上古三代至今天的改革开放,中国传统社会经历多次重大变革,并鲜明地表现为四个主要特征:与商品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商品经济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以“民”的演变为基础和发展主线,经历了部族社会、豪民社会、富民社会、市民社会四个变革时代;以“乱”为表象,实质是“变”,是社会秩序的新整合,是走向“和谐”的必然过程;社会的整体变化,包括了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的调整。中国传统社会每一重大变革,都伴随着儒学的复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