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46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2篇
法律   212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156篇
政治理论   135篇
综合类   2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改制上市成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和救命稻草。但日本银行业历经十年的改革,却仍未取得实质进展的教训提醒我们,仅仅实现形式上的产权多元化和上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业的问题,关键是要吸取日本银行改革的教训,分析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存在哪些制度缺陷,然后标本兼治,大刀阔斧地进行一系列制度创新才能把国有商业银行打造成富有效率、规范运作的现代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232.
建立检察调解制度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有助于预防重新犯罪,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我国有必要在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检察调解机制.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赋予检察机关调解权,规定调解权行使的原则、条件和范围、程序;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233.
以境外腐败资产的追返机制的研究为视角,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应严格实现"对物的审判"与"对人的审判"的分离,将刑事缺席审判的范围严格限定为重大贪污腐败的贪官外逃的案件,同时将刑事缺席审判的功能不定位于解决定罪量刑,而仅仅是解决境外腐败资产的归属,即通过缺席判决来确认国家对被告人卷至境外的腐败资产的合法所有权,从而便于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视野下来顺利追回流失境外的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234.
牛军 《思想战线》2002,28(2):93-96
魏晋玄学中的“言意之辨”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渗入到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 ,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玄学认为“道”是“无名”、“无形”亦即无限 ,便产生了“道”能否用名言概念和具体形象来表述的问题。在持续不断的争议中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这一命题都在不断地促进、丰富着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建构。  相似文献   
235.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是直接对自然人征收,是一种典型的直接税,其税负负担由纳税人直接承担而不能转嫁,对纳税人的收入和纳税人的生活影响很大,因此个人所得税与广大老百姓的利益密切相关。近年来,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成为热门话题,本文以普通纳税人的角度,根据个人所得税的现实情况,分析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法律平台和空间以及纳税筹划的技巧。  相似文献   
236.
文章从提高警察文化艺术修养的角度,对中国书法的产生与发展、审美特征、名家名作、欣赏与品评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以引导广大公安民警加深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了解、提高公安民警的书法欣赏能力、丰富警察队伍的文化内涵、建设良好的警察文化。  相似文献   
237.
本文分析了传统防火墙技术的不足,探讨了新一代防火墙需要具备的防攻击技术、防扫描技术、防欺骗技术、入侵防御技术、包擦洗和协议正常化技术、AAA 技术等。  相似文献   
238.
标识纠错法是以标识纠错为形式、以强化刺激本体感觉为机理、以学员心理认知符合运动形式规律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标识纠错法操作简便易行,在擒拿格斗应用教学对比实验研究中,教学效果明显,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大幅提高。应加强公安院校警体教师在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快标识纠错法的应用和普及。  相似文献   
239.
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审美主义思潮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悦笛 《思想战线》2001,27(6):55-58
"审美主义"是一种以审美活动取代其它生命活动的价值取向,"生命艺术化"是其思想核心,它要藉审美之途来安顿此岸的生存.从这种新的视角出发,审视中国美学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断代史,立足于中西文化-美学比较角度,考察审美主义在中国的系统化形成,探寻审美主义在中国的接受机制、建构特质和发展理路,将会对理解整个20世纪中国美学有特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40.
张胜冰  魏云 《思想战线》2001,27(6):67-71
由于少数民族社会的现代转型造成文化传统的失落与神话思维的崩解,其审美文化的原创性面临着破坏与消解的危险.少数民族审美文化在现代化背景下所面临的"保存与发展"的困境,应首先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应以民族文化活动为基点,以集中体现民族审美意识的民族艺术为中介,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广泛运用民族心理学、民族伦理学、民族语言学、文化人类学以及民族社会学等相邻学科的方法,建立艺术哲学的比较视野,以取得该学科领域的新突破,拓展美学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