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0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中国设计历史发展的背景看 ,无论是作为自然经济下的手工艺设计 ,还是工业化时期的工艺美术设计、工业设计 ,或者是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现代设计 ,都是以人的需要的满足为目的的 ,最终是为人的设计而不是为物的设计 ,满足人的精神和生理两方面需要是艺术设计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胡健 《思想战线》2004,30(2):57-61
试图调和传统美学与分析美学的矛盾,调和艺术习俗与现代艺术的矛盾,来为艺术寻找一个基本底线,是迪基艺术习俗论的主要意图。重实证描述,轻人文探究,使迪基艺术习俗论显得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13.
装饰图案是一门实用性的艺术,其应用范围在现代生活中不断地被拓展和延伸。在装饰图案设计教学中,必须不断探索图案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艺术传达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扬弃传统的模糊语言而选取确切的范畴概念——“范式”来把握、论述、界定唐诗的抒情艺术 ,本文从艺术情感的真挚、升华和含蓄三方面 ,论述了唐诗抒情艺术范式的主要品性。由此对唐诗抒情现象进行了美学分析 ,进而对唐诗抒情艺术的创作、接受、批评和理论进行特定视角的专题研究 ,试图建构起唐诗情感理论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5.
杰克.伦敦是美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1907年夏,他乘着自己的“斯那克号”颠簸在太平洋上,开始了《马丁.伊登》的创作。自传性质是《马丁.伊登》的一大特色,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全部感受都融注到了主人公身上。在讲述马丁这个天才作家成长及毁灭的同时,作者也回忆了他充满戏剧性的文学创作生涯,对自己所受的挫折和获得的成功在多方面都作了深刻的反省。《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思想性和艺术性比较成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著作权正当性的危机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著作权利益集团主导的著作权体制下,著作权成为直接控制消费者的工具以及创作自由与网络技术发展的障碍,从而造成著作权侵权成为一种常态社会现象的危机。只有坚持每一种新生的著作权客体与权利都经过充分的正当性论证、构建以维护创作自由与网络技术发展以及不以消费者为直接控制对象的权利与权利限制制度,才能使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对著作权正当性的偏离得到回归。  相似文献   
17.
杜甫寓居陇右期间,创作了数量可观的边塞诗,其诗歌主题与艺术特征与盛唐边塞诗迥异。其以抒发厌战情绪、期望和平的心声、感世伤怀为主题,用陇右秋天的个体玲珑意象入诗,体现着凄楚悲愁、平实悲凉以及人性的细腻、真实美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8.
诗是否可译,争论由来已久。不少中外学者都提出过不同观点。无论从"传神达意"还是从"形式音韵"看诗的翻译的确很艰难。然而,诗并非不能翻译。通过对优秀译诗赏析,从诗的翻译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辩证统一的角度,我们对诗的可译性问题可以出"诗难译,但可译"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怀念狼》这部小说一方面体现了贾平凹的创作成就,一方面又引起了不少争议,可谓集成就与争议于一身。“成就”体现在对“商州”系列作品中开创的独特小说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上,“争议”集中在对新式创作方法的尝试方面。《怀念狼》集中反映了贾平凹个人小说创作的艺术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艺术与伦理的关系是历代美学聚讼已久的话题,这在黑色电影中显得尤为突出。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永无休止、坐而论道的争论,而得落实到具体作品中展开分析。如果说缺乏起码的游戏元素会损害作品的接受性,那么拥有必要的伦理性则是优秀作品的共同品质。黑色电影之所以“黑”,在于其主角行为处事往往显得离经叛“道”,但这类电影之所以也能产生一些脍炙人口的艺术杰作,则在于其有一种特殊的“德”性,满足了审美实践对于艺术伦理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