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7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0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竞技体操主要具有对参与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大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认识并切实发挥这些功能,对加强和改进运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激发广大社会成员积极进取的精神,对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2.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实施“模块教育”与“口径教学” ,实质上是以教学理念的创新为基础来推动教学手段的改革 ,也就是突出艺术设计教育的时效性 ,并获得其在空间上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这一战略调整的现实背景是市场对人才要求的多样化、综合化 ,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艺术人才的最终价值体现在产品艺术价值、商品价值的创造上。  相似文献   
63.
毛鹰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2):113-117
长期流传在黔西南州布依族地区的八音古乐 ,是布依族特有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由它独特的艺术个性与民族特征韵味 ,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探索八音古乐的发展脉络及艺术研究 ,具有时代意义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4.
设计文化是人们提高自身生活品质、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对当代艺术设计的文化观念、审美倾向的精神状态影响最大的,应首推后现代主义设计观念的革命性主张及其设计语言的多元化逻辑。它更强调生存状态的自我保留和风格特点的个性化,力主人文情感的主体性,注重文化的共生观念,强调形态的重构与创新,对当代中国艺术设计的文化观念、审美倾向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深刻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5.
我国对于室外艺术作品所作的合理使用规定不仅过于简单,而且没有充分考虑到该种作品的特性,导致司法实务的判决出现极大争议。笔者试图通过各国的实践立法分析,结合该种作品特有的公共性、依附性,区别不同情形建立更为详细的室外艺术作品合理使用的标准,包括创作型使用、单一复制和环境结合型复制的使用。  相似文献   
66.
朱洁 《金陵法律评论》2005,(5):135-139,156
1999至2005年,中国新生代电影后期创作在艺术立场、创作理念和表现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改变,坚持聚焦社会底层人士生存世相的艺术视角,多侧面表现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普通人的精神风貌与心理诉求,并对文化价值、生死、信仰、贫困等问题作哲学层面的深度思考,从而实现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皈依.后期新生代电影创作努力在艺术个性和市场价值之间求得平衡,完成了由个人艺术形态向主流艺术形态的令人瞩目的转型.  相似文献   
67.
艺术:情感本体的物态化形式--李泽厚艺术思想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天曦  陈芳 《思想战线》2000,26(2):105-110
关于艺术的本质,李泽厚在其前期和后期的美学论著中,看法并不完全相同.大致说来,他主要经过了把艺术看成是反映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到提出艺术不只是认识,再到最后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本体物态化的对应物这样三个不同的思想阶段.  相似文献   
68.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的研究是当代意象美学研究的学术基础。《周易》是意象范畴的思想源头,其意象观从词源和思想层面奠基了意象范畴。《周易》的哲学思想在其实质上会通于西方的存在论现象学,借鉴海德格尔思想对其意象观进行阐释既是最切合《周易》思想的探究,也是对意象范畴的正本清源。在存在论现象学的视域下,《周易》中的“意象”并非含“意”的易象(卦爻象),而是圣人以易象所像、所立之象,亦即作为“意”的道之现象,美是向感性觉知开放的意象。这一意象观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对美的本质的领会和解释。文章从存在论现象学视域对《周易》意象观的美学内涵的揭示,提供了一个从源头处洞察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和源始地解决意象美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理论视界。  相似文献   
69.
追续权是作者在艺术作品原件被再次出售中分享一定数额收益的权利。追续权保护是适应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需要并平衡作者和艺术商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创设的一项著作权法律制度。它以民法中的非常损失规则为理论依据,符合公平、效益的法律价值,体现了对著作权权利穷竭原则适用的限制。追续权制度在我国著作权立法中的缺失势必产生诸多的现实缺陷,因而应当在我国未来的著作权法修订中增设追续权条款。  相似文献   
70.
电影既是一种文化事业,也是一项文化产业,在影视批评中除了要坚持艺术标准外,商业标准也不可忽视,但商业标准不等于票房价值,而是指导演是否具有观众意识.至于影视文本的商业性的获得,一方面在于迎合观众的口味,另一方面则在于文化语境的培育、维护与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