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2篇
  免费   132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2篇
法律   1013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25篇
政治理论   58篇
综合类   2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论数码复印机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印刷技术不断的更新,数码产品层出不穷,对印刷文件的检验也提出了新的课题。不同类型品牌的数码复印机印刷文件种类不同,个体鉴别也有其不同特征,不同类型原稿经数码复印机印刷后的文件间也有区别。因此,数码复印机统一认定的鉴别顺序应是先判断机型,后鉴定种类与个体。  相似文献   
22.
23.
创业女性性别角色认定的特征及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男性的创业数量比女性高,但性别本身并不影响创业,真正影响创业的是个体的性别角色认定。对225名创业女性进行研究,发现创业女性的性别角色认定与普通女性有着显著的不同,女性化所占比例不到1/4,而男性化、双性化所占比例则超过50%。就性别角色认定的结构而言,创业女性拥有男性化特征竞争、力量、自治、进取及女性化的特征友好、共感、率真,并且在力量、自治、进取、友好及率真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4.
“隐性动态贫困”的识别与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扶贫济困工作未来所面对的主要挑战。传统治理工具主要应对“绝对贫困状态-相对贫困状态”路径及存在可识别的贫困表征的相对贫困问题,较难对“非贫困状态-相对贫困状态”路径的相对贫困问题进行有效的识别与应对。以“隐性动态贫困”问题的有效识别与应对为目标,国家应推出反向国债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济困的治理工具,以作为传统扶贫济困治理工具的补充,为相对贫困中的“隐性动态贫困”问题的识别与治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5.
陈如超 《法学研究》2020,(2):89-107
从1979年刑事诉讼法颁布至今,专家参与我国刑事司法的制度功能变得开放而多元。专家制度功能的多元化,根源于刑事司法的三重逻辑:弥合法律人与专家之间知识鸿沟的“认知逻辑”;落实公检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权力逻辑”;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与实现控辩平等的“权利逻辑”。从结构主义与整体主义的视角看,当前,刑事专家制度存在明显的体系化缺陷,主要表现为专家制度过度权力化、专家制度功能尚未结构化、专家制度不够规范化。改进刑事专家制度,应当采取体系化路径:首先,将多元专家参与模式调整为鉴定人与专家辅助人二元专家模式;其次,彰显专家制度的“权利逻辑”,矫正过度权力化倾向;最后,构建系统化的专家制度,为专家服务刑事司法创造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26.
ABSTRACT

At this polarizing moment in American politics identifying with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s feels especially difficult, but it is vital for sharing a world in common. Scholars in a variety of disciplines have argued that narratives, and especially literary ones, can help us cultivate this capacity by soliciting sympathetic identification with particular characters. In doing so, narratives can help us to be more ethically and political responsive to other human beings. This is a limited view of the potential for narratives to solicit sympathetic identification, and it prevents us from identifying and grappling with our resistances to identifying with others. In this article I propose a more expansive view – inspired by Elizabeth Costello, a character in JM Coetzee’s novel of the same name – that there are no bounds to our capacities for sympathetic identification. Through critical readings of Waiting for the Barbarians and Animal Farm I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that we might identify with people who cause others to suffer, and perhaps even with animals too. Both sorts of identification engender fierce resistance. Identifying with those who cause suffering demands that we grapple with our own capacities for cruelty and violence. Identifying with animals demands that we confront what is animal in ourselves – the perilous instincts that, unmoderated, incline us to aggression. Acknowledging and working through – without rejecting or disavowing – our capacities for cruelty and our animal instincts is necessary for the practices of sympathetic identification upon which sharing a world depends.  相似文献   
27.
中国自19世纪50年代开展民族识别工作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果。但就身处于西南边陲的贵州省而言,虽然也在民族识别工作的进程中努力探索并奋斗了60多年,但仍旧有数十万人的未识别民族存在,这既有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主观认识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对贵州民族识别工作的探析与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8.
"无讼"法律文化与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讼"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对当代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产生了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从而导致公众的狭隘工具性法律认同、单一性法律认同和对法律的不认同.但同时,"无讼"法律文化对当代中国公众的法律认同,也有许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和有益的启示.它对社会安定与秩序的追求,是人们产生法律认同的基本前提.我们可以批判地借鉴它对传统道德、民间习惯等社会调节手段的运用,从而建立法律的内在权威,促进公众的自觉认同;它所推行的多规则统治模式,有利于我们避免"法律万能主义"的非理性认同,建立对法律的理性认同.我们在法治化进程中,要坚持"权利本位"的宗旨,提供良好法律产品;执政党和政府要厉行法治,做法律认同的典范;进一步促进国家法律对民间规则、习俗的认可、接纳力度,使法律成为公众内心习惯的一部分,增强法律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29.
辨认结论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及合法性,应具有证据资格;辨认结论的证明力应通过辨认结论的可靠性、关联程度等方面进行考量.根据辨识主体的不同,辨认结论应归入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解.单一的辨认结论不能作为定案的唯一根据.  相似文献   
30.
医疗事故罪的认定,需要从犯罪的主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综合评定,并正确区分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在医疗事故罪的认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医疗事故鉴定的程序、规则、组成人员等方面亟待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