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5篇
  免费   59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78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524篇
中国共产党   260篇
中国政治   511篇
政治理论   125篇
综合类   10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抓好“三基”工程建设,必须与各项公安工作特别是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此,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中,应正确处理好全局工作、打防建设、科技强警、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等工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
柴奕 《理论与改革》2020,(3):182-18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体系建构的发展阶段。党领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体现着从制度建设到体系建构的发展,制度一项项建立起来是体系建构的先决条件,体系建构着眼于制度间的衔接和整合,是制度的整体效能得以彰显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伴随新中国的成立而开启,伴随改革开放创新实践而开展,伴随进入新时代而完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体系建构的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制度体系建构的极端重要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形成新的思想认识,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全会通过的《决定》从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构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93.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开始从"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迈向"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治理新时代。本文围绕充分性和均衡性重新审视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新问题,并围绕"政府调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获得感提升"主线,从理论上探讨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治理框架及需要突破的难点。研究指出:(1)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治理,指向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大化的目标嬗变是前提,追求获得感提升带来行政效能的制度保障是关键,理清"投入-产出-感知"链条并形成内外联动的3E绩效体系是重点;(2)技术上需要突破两点:一是以"基本"范畴和"均等"程度为起点,分别构建满足充分性和均衡性的绩效指标体系,二是获得反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基本公共服务大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94.
要使工会工作在广度、深度、力度和工作干劲、工作成效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就必须注意把握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做到讲政治,讲分寸,善借力,重宣传,聚人心,好心态.  相似文献   
9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与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96.
近年来,国内外某些人鼓吹和宣扬的以民主、自由、人权等为主要内容的“普世价值”观,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在当今世界实行西化、和平演变和“颜色革命”的工具。社会主义社会是高度重视和发展民主、自由、人权的社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自由、人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相似文献   
97.
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理所当然地要求强化探索精神,在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更需要深入推进的时刻,回顾历史选行深刻反思,更是针对新的实际,更好地发扬探索精神,以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才能不断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椎向推进。  相似文献   
98.
王晓东 《河北法学》2007,25(9):143-145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道德的社会功能,即调节功能、教育功能、自律功能、舆论监督导向功能和执政合法性的维护功能所决定的.道德可以为和谐社会提供观念基础、精神支撑、强大动力和有利保障.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效率与公平相协调的原则;坚持洋为中用,融合发展的原则;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原则.  相似文献   
99.
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警察临战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为公共危机管理提供资源保障,它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手段。危机管理是警察临战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
公安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人打交道,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工作。因此,要遵照公安部提出的,在公安工作中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要求特别是基层民警应紧紧抓住"三基"工程建设的大好机遇,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把"两个最大限度"的要求落实到实处,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激发社会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