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68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89篇
  2025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ritical yet elusive notions of state neutrality, secularism and religious coercion under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in light of 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recent decision in Lautsi v Italy. We contend that the real concern in the Italian crucifix case was not the infringement of the school pupils’ religious freedom nor the proselytising or coercive effect of the ‘passive’ religious symbols. Rather, opponents of the longstanding symbols were animated by desire for strict religious equality, a notion that is, correctly in our view, not guaranteed under the Convention. Lautsi has significantly cleared the conceptual undergrowth surrounding state neutrality and the varieties of secularism, reined in the elastic notion of religious coercion and eschewed attempts to squeeze the constitutional diversity of European religion‐state frameworks into a strict American‐style separationist mould. The Convention jurisprudence on freedom of religion has finally come of age.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显示女性外在身体特征的"美丽"或"丑陋"与代表女性内在思想境界的"纯洁"或"淫荡"四个元素及其内涵外延的变异体认,可以清晰地考察出建国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所经历的巨大话语变迁.1976年之前女性的"美丽"与"纯洁"有着政治一体化年代特有的鲜明意识形态色彩,改革开放之后"美丽"的突围与在暧昧境地中挣扎的"纯洁"则越来越表现出了消费时代女性话语的新症候.女性话语五十多年来的沧桑流变既是时代观念变动的结果,也有女性主义思潮崛起后的文化原因,更是在不同流通机制运行下文学艺术的不同"叙述"方式使然.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区治理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在参与治理过程中面临着碎片化困境,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的碎片化和治理过程的碎片化。治理主体碎片化分化为内部碎片化和外部碎片化,治理过程碎片化表现为整体过程碎片化和具体过程碎片化。导致社区治理碎片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多元治理主体的错位及协动不足。在未来的社区治理中,可以参考日本的社区协动治理机制,明确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完善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协动治理机制,以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4.
陈雄 《时代法学》2006,4(5):32-37
基本权利的主体有个人、公民、法人、组织集体之分,基本权利的最主要主体是个人,这是宪法思想史和宪法性文件所昭示的。中国宪法规定公民作为基本权利主体,个人只是义务主体。这样使得基本权利主体范围减少,在理论上与中国宪法规定的人权原理相悖。其原因有理论上的误区,也有翻译的误导。建议把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改为“基本权利”或者“人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其具体内容则重新以“个人”基本权利为主进行规范,使得宪法规范中的基本权利条款与人权规范的本质特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现代行政法理论的深入发展与法治行政的实践需求,20世纪80年代末因行政诉讼确定被告的需要而构建的中国行政主体理论——"诉讼主体模式"——所固有的缺陷渐渐暴露出来。为此,我们需要从本土化、正当化和功能化三个层面,在借鉴大陆法系国家行政主体理论——"分权主体模式"——的基础上,重构中国现代行政法的行政主体理论,并以渐进的方式替代现有的行政主体理论,以期回应当下中国法治行政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提供性服务歌厅的相处式社区考察,文章从主体和情境视角分析了歌厅老板对小姐的建构与言说及其不一致的现象,通过解读老板在言及他人时进行信息控制的感性意识和理性选择,阐述了主体建构的理论要点和一般机制:(1)主体建构是内化了社会建构的再建构;(2)当社会建构呈贬抑时,主体建构对内呈顺向弱化或逆向否定建构,对外呈顺向强化建构;(3)当社会建构呈褒扬时,主体建构对内呈顺向强化建构,对外呈顺向弱化或逆向否定建构;(4)主体建构与言说的不一致,是主体在情境中的自我呈现策略。  相似文献   
7.
刑事一体化是科学知识整合的必然结果。在由学科分化走向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学科的界域并不是绝对固定和清晰的。专业槽的构筑体现了本学科的内在规定性,但它不应当成为学科整合的障碍。借助于贝卡利亚的思路,我们可以了解犯罪学的诞生与新刑法的问世所依据的整合机制。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不是刑法学自身发展的产物,而是人文主义和启蒙主义的产物,同时也是知识整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对人性美的诠释和追求是沈从文生命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以边城的秀丽风景、纯朴的民情风俗而构成的“湘西世界”,呼唤着美的人情人性,这正是他所寻找到的理想的精神家园。本文主要从人性美的角度切入,来探讨沈从文小说中透露出的人性美,以及人性美的具体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德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功利化的倾向,这是导致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树立德育美学观,在德育工作中开展美学德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Guo Shifu was born in 1945 in Beijing.A member of the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and an art commissioner with the Beijing Fine Art Academy,Guo is also the founder of Beijing’s first painters’association,which has since been renamed the Beijing Society for Bird-and-Flower Paintings.Guo is proficient in traditional painting,calligraphy,seal cutting,poetry and Western artistic techniques.The Ministry of Culture has listed Guo as one of the master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