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14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7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程勉中 《桂海论丛》2013,29(5):34-37
当前基层党建研究领域中存在的范式困境主要表现在研究取向、研究内容、研究视野、研究作用等四方面的不足,其改进路径可从三方面探索:基层党建研究要关注对于重大关节点上的问题切入,研究路径应基于问题导向,其研究视角可以从广义的制度变迁路径、系统的组织创新与发展过程、组织运行的动力源问题等层次深入。  相似文献   
82.
冯猛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3):80-91,127,128
在地方政府研究领域,既有研究成果通常包含着研究者对价值关怀、理论、经验事实三者之间关系的权衡和技术性处理,笔者以这三个侧面作为评述维度,区分了地方政府研究中的三条路径:即“参照-评估”路径,“视角-呈现”路径,“抽象-推导”路径,并以近年来关于中国地方政府问题的若干研究为例,讨论了这些路径的特征、优缺点及研究应用情况。笔者总结的这三条路径都是理想类型,在具体应用时,研究者可选择的路径是多元的,在地方政府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按照研究取向及研究需要选择与之匹配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83.
随着哲学的语用学转向,哲学与法学的内在交融与互动,法哲学、法学方法论、法律语言学、法律逻辑的研究也随之发生了“语用学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标志就是法律语用学和“规范语用学”的诞生与日新月异的发展,进而为我们理解和诠释法律的本质、类型、功能、适用机理、适用效力及其行动之有效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分析方法、知识范式和建构模式,从而使法哲学、法学方法论(尤其是狭义的法律方法论)实现了——由事实世界向规范世界的转变,由主客二分到主体间性的行为互动,由面向单向度的工具理性转向实践理性,再由面向单一主体的实践理性转向多主体之间的沟通理性,由静态的逻辑分析转向动态的语境分析或情境构作,由困固于语形、语义分析转向以法律言语行为主体及其相关语境为出发点的语用建构和实践.  相似文献   
84.
为探究个体做出腐败行为的行为经济学原因,以受贿行为为例,设定了若干组收益-损失决策问题作为实验材料,以成年人为被试进行施测并观察其决策倾向。实验结果表明:与收益参数和损失参数都确定的情况相比,当收益参数确定,同时损失时间和概率不确定时,个体会更倾向于选择冒险性方案;与过去的受贿决策中遭受过损失的个体相比,在过去的受贿决策中没有遭受过损失的个体,更有可能在当前的决策情境中选择冒险性方案。因此,为有效遏制个体腐败行为,一是让个体明确意识到一旦受贿将遭受惩罚的程度、时间和概率三者的确定性。二是要加大受贿惩罚力度,让个体在面临受贿情境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85.
Juveniles' competency to participate in delinquency proceedings has received increased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Developmental incompetence, whereby juveniles' incompetency is based upon their immaturity, as opposed to a mental disorder o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is an evolving and important aspect of this area of law. The following paper reviews theories used to support the notion of developmental incompetence, as well as the extant empirical research on juveniles' competency-related abilities. Using a LexisNexis search, statutory and case laws pertaining to juvenile competency were identified across the 50 states and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Only six states clearly allow developmental incompetence, whereas 17 have laws that do not include developmental immaturity as an acceptable basis of incompetence in juvenile courts. Developmental incompetence is likely to affect a relatively small proportion of juvenile cases, but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juvenile forensic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are offered for forensic practitioners conducting this type of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86.
杜健勋 《北方法学》2012,(6):115-126
正义是弥久常新的议题,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正义也被赋予新的含义,环境正义成为环境时代的正义范式。环境是社会建构的,环境问题的真正根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非正义性。环境正义主张所有地区与人群包括弱势群体有免于遭受环境损害的自由,有对干净的土地、空气、水和其他自然环境平等享用的权利,经由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达致可持续发展以提升民众的福祉。因此,环境法学研究应当走出"全称命题"与"重自然轻人类"的传统路径,其范式应当转移到环境正义议题。  相似文献   
87.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当前地方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面对大量的社会矛盾,地方政府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采用运动式治理,追求刚性稳定,呈现非规则化倾向,导致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方式、目标和重心异化,形成一种"越维稳越不稳"、"越化解矛盾越多"的怪圈。法律的信任危机、网络媒体的过分渲染、政府信息公开不力、政绩考核功能的异化、问责制的信用危机、公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是陷入这种困局的主要原因。培育法治思维、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完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形成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新格局、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是构建化解社会矛盾新范式的理性化选择。  相似文献   
88.
后现代主义认识论颠覆了传统的知识观:知识不是被展现出的而是被建构出的.后现代主义的杰出代表社会建构主义着重强调了知识建构的社会性.儿童观是认知主体以儿童为对象建构出的一种社会知识,随"儿童形象"的诞生而形成,并影响着"儿童形象"的塑造.儿童观的社会建构属性使得儿童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认识论的演变而不断更替,直至引发一场范式的转型,然后在新范式的指导下进行新一轮的建构.儿童观建构取向从聚焦于尺有所短的劣势视角转变到聚焦于寸有所长的优势视角标志着儿童观范式的转型,这一转型颠覆了儿童的传统形象,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儿童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89.
在商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判断是否构成表见代理时,需要考虑从安全与效率的商事活动价值博弈入手,对照民事表见代理与商事表见代理的区别,不能以被代理人过错作为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而以审查被代理人行为与代理权外观是否具有关联性作为表见代理构成的事实基础。完成对这一关联性的审查之后,还应综合考量构成关联的各项客观事由是否足以引起善意第三人信赖的因素,以最终判断是否成立表见代理。  相似文献   
90.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证分析,剖析“民工荒”形成的制度根源和行为诱因,校正了以往对“民工荒”的一些认识偏差,提出正规与非正规制度性异地歧视、技工培训制度构建滞后和超经济因素对民工行为选择的影响也是产生“民工荒”的重要原因,并由此提出若干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