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65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47篇
政治理论   64篇
综合类   1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四书”域外传播史是“中学西传”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结合“礼仪之争”这一时代背景,可对比利时来华耶稣会士卫方济的儒学译介成果进行梳理,重点关注他于1711年在布拉格出版的儒学典籍译著《中华帝国六经》(Sinensis Imperii Libri Classici Sex )。进而以该书《中庸》译文为例,比较卫氏译文与其他拉丁文译本之间的异同。一方面勾勒出16-18世纪来华耶稣会士对儒学典籍翻译与阐释的基本路径;另一方面着重探讨卫氏译文的独特之处及个中缘由。  相似文献   
42.
高职院校校名英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英文校名进行分析,并试图从“翻译单位”和“零翻译”的视角,用实证对比的方法,借鉴英美等国类似的校名,对我国高职院校英文校名的规范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3.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历来是翻译界的难题,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一直缺少科学、规范的参考。本文以我国文学作品及现实生活中的翻译实例为例,探讨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理论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可行性,认为适当地运用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策略能帮助译者更好地胜任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44.
This study is an attempt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corporate reputation, and brand equity in India's banking sector. The study uses Carroll's Pyramid of CSR and the ‘triple bottom line concept’ as the theoretical bases for proposing a conceptual model. The data pertaining to 482 saving bank customers were analysed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for this study. The integrated effect of CSR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 on brand equity has been examined using the analyses of both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model path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corporate reputation partia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R and brand equity, and that there exists a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CSR and brand equity. This research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CSR managers seeking to gain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industry by focusing upon the CSR activities that help an organisation build a positive corporate reputation, leading to a high level of brand equity.  相似文献   
45.
The current study reveals that Indian voters' political brand experiences positively influence their engagement and trust in a political party. Voters' addiction to political parties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party engagement and voting intentions. Thus, political marketers should increase voters' party brand addiction for proper conversion of party engagement in the ballot box. Although voters' political brand trust directly influences their voting intentions, interestingly, their political brand addictions indirectly influ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and trust and voting intentions. The findings advocate that political marketers should ensure positive political party experiences to ensure voters' engagement with the party. Positive party experiences increase voters' trust in the party further. Another critical input for political marketers is the role of political brand addiction, which the study findings corroborate. Political brand addiction develops a set of loyal voters for a party and guarantees those voters' support for the party.  相似文献   
46.
张易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3):109-114
清朝末期(1840-1911年),思想界、翻译界空前活跃。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解析了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世致用、洋务运动、变法维新等政治思潮与西学翻译之间的关系,指出翻译的选材和数量受到主流政治思潮的控制和影响,而翻译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主流政治思潮向更高阶段演进。  相似文献   
47.
文中从文艺美学的角度探讨了文学翻译中美的认识、挖掘和再现,翻译工作者应具备强烈的文学审美意识,提高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48.
郑杰  李宁 《当代韩国》2011,(1):123-128
中国近年来新词层出不穷,大量新词被翻译到韩国,本文通过网络资料分析了这些汉语新词在韩译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汉语新词韩译对策,以期对今后翻译有所裨益,同时唤起国内外学者对新词翻译层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49.
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大背景下,品牌已经成为管理领域的一大战略和生活领域的一大时尚。公安管理中许多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也同样具备品牌管理的特性,因此可以把品牌管理引入公安管理。研究品牌管理及其在公安管理中的应用,既是管理科学发展对公安管理提出的要求,也是公安管理实践的需要。掌握品牌和品牌管理的基础理论,弄清企业品牌管理与公安品牌管理既有共性和差异,是在公安管理当中运用品牌管理方法的基础。公安组织导入公安品牌管理,要以建立学习型组织为契机,大力普及品牌管理知识,通过制定公安品牌管理战略,不断强化公安品牌的核心价值,以持之以恒的品牌传播不断提高公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50.
作为一部伦理悲剧,《布朗德》围绕着“母亲抱憾西归”、“幼儿患病夭折”、“妻子绝望自杀”和“悬崖葬身雪山”的剧情而展开,其悲剧的根源在于他淡薄的伦理意识、偏执的自我中心,以及空泛的道德说教、伪善的道德行为,不切实际地追求“全有或全无”的宗教事业,逐步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从而多次做出错误的伦理选择,因而走向毁灭。文章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关注作为牧师的布朗德同时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多重伦理身份及其感情纠葛,探讨布朗德所遭遇的道德困境及其颇有争议的伦理选择。作家一方面以外部聚焦的叙述方式关注布朗德的道德行为及其布朗德周边人们对布朗德的道德评价,另一方面以内视聚焦关注着布朗德自我赎罪的心路历程。剧本围绕着布朗德的家庭、婚姻、亲情和事业等伦理关系而展开,由此讨论所引发的关于责任、义务、使命、孝顺、仁爱、仁慈、信仰、死亡、恐惧、绝望、自责、自杀、负罪、救赎等伦理命题,透视了戏剧人物的生命历程中对道德力量的渴望以及以死赎罪的自我诉求,体现了作者易卜生对于人类理想道德法则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