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篇
  免费   30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455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22篇
政治理论   64篇
综合类   53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在“法官经商协议有效案”中,法官认为被告所签经商协议之效力不因违反法官不得经商之法律规定而无效,其中所隐含的法律解释逻辑及深层理论基石是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之间的博弈——兼顾法律规定字面含义而符合法律体系划分所体现的法治精神的温和的实质合理性。从法经济学的角度观之,此种解释的当代合理性在于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2.
鉴定结论被人们誉为"科学证据"。通过对13起错案涉及有关鉴定问题的透视,发现这一"殊荣"因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的"问题鉴定"使某些鉴定结论成了错案的"帮凶",这不仅导致了案件事实的错认,造成了司法不公正,同时降低了司法鉴定的公信力,最终影响了诉讼效率。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在取消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内设鉴定机构的同时,准许侦查机关内设鉴定机构,这种制度是否合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3.
熊继宁 《证据科学》2010,18(3):261-328
20年来,伴随着海子诗歌的巨大成功和广泛社会影响,海子逝世的原因也引起社会日益广泛的关注和推测。本文提出了关于海子死亡问题的证据学谜区、广义破案和证明。并对关于海子案件的纷繁杂乱的证据材料之筐、证据系统完型谜区、海子死亡原因的可能性空间、死亡安排、证据理论的难题与困境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4.
当前人口失踪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阴影。失踪人员由于缺乏足够证据被害而无法刑事立案启动侦查程序,也无法受到公力救济和法律保护。立线侦查工作机制的提出不但解决了对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被害案件侦查的法律程序问题,而且通过侦查模式的创新提高了侦查效率。  相似文献   
85.
潘国南  吕凌 《法医学杂志》2009,25(5):370-37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与脑挫裂伤和原发性脑干损伤的关系。方法分析112例DAI伤者的法医临床学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对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12例DAI伤者中70.5%为交通事故致伤,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多见(60.7%),伴脑挫裂伤者80例(71.4%)。CT或MRI发现出血灶者90例。结论DAI多伴有脑皮质挫裂伤和原发性脑损伤,CT或MRI有助于法医学死因分析和伤残程度鉴定。  相似文献   
86.
朱晓文 《政法学刊》2008,25(3):37-40
最近,许霆盗窃案引起了人们持续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此案的被告人许霆最终经历了从被判处无期徒刑到5年有期徒刑的惊险蹦极,一审重审判决的刑期大大缩短,似乎舆论、民意在与司法的较劲中获得了胜利。这种度身订做的判决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并从中读到了赋予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7.
陈水扁案件引起了岛内外民众的广泛关注,然我们对案件的解读不应仅仅停留在政治、民主、文化的层面。整个案件的进程反映了台湾法律的一些符号与原则,活生生的再现了台湾的司法运作机制。作为法学学者,作者认为台湾司法机制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对我国大陆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是颇有启示的。  相似文献   
88.
王政勋 《法律科学》2008,26(4):75-86
只有在特定语境下才能达成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言伴语境对意义生成具有重要作用。法律解释的言伴语境是当下案件事实。法官处理案件时在其前见的指引下根据法律规定选择、建构案件事实,根据案件事实赋予法律文本以语用意义,并且在语境和文本、案件事实和法律文本之间的多次循环往复中实现解释者和文本的视域融合,使法律文本的意义不断丰富和完善。刑法未规定期待可能性,但对其适用体现了言伴语境对文本意义的作用,因而其存在具有合理性。适用该理论不会打破法律的安定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平衡,法官因此而行使自由裁量权不违背现代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89.
2007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依法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的意见》,试图通过创新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实现保证办案质量的同时提高诉讼效率。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构建,体现了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司法理念,也是贯彻宽严相济、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90.
论公安机关刑事受案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盛坚 《政法学刊》2005,22(3):41-43
刑事受案不同于一般的接警,其主体有一定的特定性,所受理的案件在性质上具有不确定性,在情势上具有紧急性,受案主体还需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因此,在侦查实践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报案回执制度,建立和完善刑事受案应急处理机制,严格执行刑事受案的登记制度,力求以案件受理为平台,解决目前某些案件立案与起诉标准不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