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8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Medical examiners and coroners (ME/C) in the United States hold statutory responsibility to identify deceased individuals who fall under their jurisdiction. The computer‐assisted decedent identification (CADI) project was designed to modify software used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inal injuries into a mathematically validated tool for ME/C identification of fleshed decedents. CADI software analyzes the shapes of targeted vertebral bodies imaged in an array of standard radiographs and quantifies the likelihood that any two of the radiographs contain matching vertebral bodies. Six validation tests measured the repeatability, reliabil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method, and the effects of age, sex, and number of radiographs in array composition. CADI returned a 92–100% success rate in identifying the true matching pair of vertebrae within arrays of five to 30 radiograph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ADI is expected to produce a novel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use in ME/C offices that is reliable, timely, and cost‐effective.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按揉类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按揉类手法治疗,对照组接受T-600全自动智能牵引仪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以颈椎多功能测试训练系统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椎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及等长肌力(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7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运动活动度以及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等长肌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治疗后对照组仅前屈、后伸运动活动度及前屈、后伸等长肌力显著提高(P0.01);两组治疗前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运动活动度的差值以及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运动等长肌力的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按揉类手法有助于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及力学性能,按揉类手法在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及力学性能方面较T-600型自动牵引机为优。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电针关键肌结合“颈—肩—胸”调整术对颈型颈椎病伴上交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颈型颈椎病伴上交叉综合征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关键肌治疗,观察组在电针关键肌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筋骨并举”思想的“颈—肩—胸”调整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运用中文版颈部疼痛和废用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neck pain and disability scale,SC-NPDS)对患者颈椎疼痛水平、功能、残疾及情绪和认知进行评分,测量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的改变以及前肩角度(forward shoulder angle,FSA)、头前伸角度(forward head angle,FHA)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C-NPDS评分、FSA、FHA显著降低(P<0.05),颈椎左旋、右旋、左右侧屈、屈曲、伸展活动度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NPDS评分、颈椎活动度及FSA、FHA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关键肌治疗颈型颈椎病伴上交叉综合征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大部分活动度及前倾姿势,而在此基础上采用“颈—肩—胸”调整术更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纠正患者静态头颈部前倾姿势。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与牵引相比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广泛检索国内外各数据库中针刺与牵引治疗CSR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按最新版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计算其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 14个研究包括1 542例病例被纳入,结果显示针刺治疗CSR是安全的;针刺治疗CSR总体疗效较牵引治疗具有优效性(RR:1.20;95% CI:1.13~1.27 vs RR:1.14;95% CI:1.09~1.20)。针刺较牵引对CSR患者更具镇痛效果,且能减少复发。结论 针刺较牵引治疗CSR具有优越性,但证据等级较低,结论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颈椎松解手法结合醋热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颈椎病患者按性别、年龄、病程相匹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颈椎松解手法结合醋热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枕带牵引法,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vs.84.6%)。结论 颈椎松解手法结合醋热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