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58篇
中国共产党   29篇
中国政治   102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7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长期处于高危险、高压力、高强度、高应激状态下的警察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研究警察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和对策对提高警务活动的效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消除警察职业倦怠可以通过优化社会环境,提高警察机关管理水平,健全法制保障和增强警察个体素质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结构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也出现了变革,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研究我国当代新的社会阶层形成的原因,对于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变革,认识新的社会阶层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3.
产业升级的发展效应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升级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它体现为产业结构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价值状态的演变趋势。从产业结构的演进中索取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思想,是产业政策的核心和精髓。对产业升级的动因的解释,传统经济理论主要是从需求收入弹性变化和生产率上升两个角度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4.
北京城市贫困人口与现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依据实证调查的数据和资料,描述北京城市贫困人口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生活的诸方面(贫困家庭成年人和后续劳动力的下岗失业与再就业,子女教育,家庭人口结构,伤残病人口等)遇到的困境,分析致贫的主要原因及社会救助的相应对策,分析现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改革和完善这一制度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逐渐消退,此次金融危机相较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对东南亚国家的危害要小得多。印度尼西亚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而在此次危机中却能够避免重蹈覆辙。文章将对印度尼西亚在两次金融危机中危机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作比较分析,旨在探寻规避世界经济危机的经验和途径,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6.
走出慈善的尴尬——试析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慈善事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仍面临一系列困境,如政府角色认识偏差、公民慈善意识较弱、公众对慈善认识的偏差等意识困境;法律不健全、登记困难、税收政策不完善等法制困境;信息公开和内部治理不健全等机制困境。中国的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出路是树立现代慈善意识、走法制化道路和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107.
108.
诉因制度是日本刑事诉讼法借鉴大陆法系职权主义诉讼程序和英美法系对抗主义诉讼程序的一项独创。在刑事诉讼中,诉因制度有利于调整诉辩审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公诉机关起诉的稳定性,防止司法权的滥用以及维护辩护方的合法权益,因而是值得我国在刑事司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予以关注的。然而,对于诉因制度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诉因制度的涵义、运行规则和借鉴意义,我国学界的探讨并不多见,且远未形成一致而清晰的看法。诉因制度对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特别是公诉方式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交付的法律性质--兼论原因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家安 《法学研究》2004,26(1):39-48
在罗马法上 ,交付本身并未被赋予所有权移转的意思。罗马法通过对原因的要求来控制交付的效力。按照罗马法法律渊源本身对交付原因的定位 ,交付的性质原则上应该是要因的。由于对罗马法上的清偿原因缺乏充分的了解 ,中世纪的法学提出了误信原因的原因理论 ,从而使在要因交付的框架下孕育出抽象的无因理论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0.
遗弃罪法益的变化使交通肇事逃逸致死问题的定性变得复杂化。在交通肇事移动逃逸致死时 ,除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之外 ,还涉及到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与 (移置 )遗弃罪的界分。对此 ,应通过违反作为义务程度的强弱判断行为人主观故意的内容 ,从而准确区分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