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五)》)的新增罪名。它的出台结束了我国刑法领域长期以来对于以信用卡信息为犯罪对象的行为无法适从的局面,这将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日益猖獗的信用卡诈骗犯罪活动。但是由于本罪名出台时间较短,司法实践经验积累不足再加之无相关配套的司法解释,造成在司法实践中关于如何认定本罪出现了很多分歧和争议,导致司法实践行为的不统一。本文从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信用卡信息的内涵与范围以及接受他人无偿提供信用卡信息行为的归罪问题三个方面对当前司法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2.
“交通一卡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IC卡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各种各样互不通用的卡,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麻烦,“公交一卡通”的实现可满足百姓“一卡在手,走遍神州”的愿望。本文主要介绍“交通一卡通”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43.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中的"持卡人"不仅包括信用卡申领人,也包括实际使用信用卡的人。在信用卡申领人将信用卡交付他人使用的过程中,信用卡申领人和使用人往往能构成利益共同体,其在恶意透支上,可能构成共同犯罪的行为,在此种情况下,应将信用卡申领人和信用卡实际使用人都认定为"持卡人"。  相似文献   
44.
2009年"两高"颁布的司法解释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的部分要件的理解和认定进行了细化,但是对于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要件未涉及,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登记办卡人与实际使用人不一致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认定犯罪主体"持卡人"成为一个问题。通过对民事认定与刑事认定的差异性及犯罪构成、立法目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对此类犯罪在实践中的把握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5.
漓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漓江是桂林之魂,以漓江为代表的桂林山水是中国的旅游名片,漓江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漓江的保护,邓小平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为保护漓江作过重要指示。如何科学保护漓江,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桂林面临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也是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用卡的运用也逐渐普遍起来,而犯罪分子更是瞄准了信用卡制度的不完善和法律的漏洞,使信用卡诈骗罪也在近年来逐渐成为金融诈骗罪领域中的一项主要犯罪活动,而实践和理论的分歧使此项犯罪的司法认定存在诸多的争议,作者拟就此问题作详细的解释,为防范犯罪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47.
陈健 《法律科学》2012,(2):149-156
信用卡未经授权使用会给客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在我国信用卡客户追索赔偿时,又可能面临各种不利的局面,这种状况较为严重地制约了我国信用卡业的快速发展。限制信用卡客户责任,同时将增加的成本进行分散,减轻我国信用卡客户责任,有利于保护信用卡消费者权益。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信用卡业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促进我国信用卡业真正与国际接轨,促进信用卡业向更大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信用卡诈骗罪呈现多发态势,尤其是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虽然这只是个罪,但其影响已经超出个罪的范畴,且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在刑事审判实践中,通过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主客观方面构成要件的解读,发现了这一个罪解读中存在的两个悖论。其主要原因是该罪的入罪门槛过低,刑罚权的干预范围过大,同时法律条文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要修订该法条,可以借鉴德国立法模式,将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行为从信用卡诈骗罪中剥离出来,独立成罪。  相似文献   
49.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认定并不是单一的。如果"办卡人"自己办卡恶意透支,则"办卡人"为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办卡人"办理信用卡后,与他人出于恶意透支目的造成危害后果,则"办卡人"与使用人为本罪的共犯,共同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办卡人"办理信用卡后,并非出于恶意透支合谋的目的,借给他人使用造成危害后果,则"办卡人"承担民事责任,使用人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0.
查验居民身份证是警察法和居民身份证法赋予警察的一项法定权力,此权力的合法性以依法执行职务的特定警察,主观认定公民有违法犯罪嫌疑为事实和规范前提。如果将普通公民配合警察执法行为之举,视为经由查验而自证其清白,就是对所有公民的人格尊严的法定和事实性侵犯。因此,应将警察查验公民身份证件的权力,与认定公民有违法犯罪嫌疑的权力,在法理和法律上予以分开,将前者设定在公民有配合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法律义务中,后一项权力应以此义务为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