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94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57篇
政治理论   77篇
综合类   129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e radic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forms sweeping through former socialist countries during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have facilitated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of market reform and urbanization, citizen participation is greatly needed yet easily lost to other priorities. We employ stakeholder theory to examine whether citizen participation differs between large and small cities and between the poor and non‐poor people in Vietnam. Using data from a sample of citizens in five centrally managed cities, we found that citizens in large cities and citizens that belong to “unofficially poor” groups participate less. For policy makers, this implies that citizen participation should be of central importance in the management of current cities' expansions. In addition, the categorization of “poor households” needs to be closely monitored to minimize the risk of de facto poor households being excluded from the group.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2.
郭翔 《北方法学》2015,(4):120-126
由于2012年的《民事诉讼法》限制委托代理人范围的规定,导致超出该范围的委托成为"违法公民代理"。在否定委托行为法律效力时,基于委托代理制度的功能及程序安定要求等多种因素考虑,应当肯定后续诉讼行为的效力。为防止"违法公民代理"发生,应对判断委托代理人资格至关重要的"近亲属"标准予以明确化,并通过配套机制,促使相关人员配合法院完成对委托代理人资格的审查。  相似文献   
43.
论中国古代的"个人"话语及其本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玉 《思想战线》2004,30(5):99-102
中国古代只有"民"的概念而没有"人"的概念,"民"作为概念和范畴其意义是在和"君"以及"社稷"的相互关系中确定的。人在中国古代始终是第二位的。中国古代的"爱民"与"重民"始终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群体主义",本质上是"君主主义"。中国古代的个人观念与西方的个人观念不是相近而是相反。  相似文献   
44.
生态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时代课题,它是随着生态道德理论的完善而逐步形成的.在我国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有时代背景、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需要生态价值观念的更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相互协调以及其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方式的结合.  相似文献   
45.
合格公民的培养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只有实现我国广大民众从依附型人格向独立型人格的转变,才能有利于国人内化与现代民主生活相适应的公民文化,并把这种文化变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种自觉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从而表现出一种对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德行,即公民道德。  相似文献   
46.
依法行政的宪政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行政与宪政都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依法行政的宪政分析应深入于 :从宪政的高度对行政权进行科学定位 ;树立“政府职责本位”的宪政观 ,进一步厘清行政权的实质和根源。社会转型对政府行政的时代要求乃是 :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 ,从管制型行政转向服务型行政 ;促进行政控权机制和价值的新发展 ;加强反腐倡廉 ,健全监督体制和机制等。加强依法行政 ,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应包括 :建构诚信政府 ,强化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责任 ;健全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推进我国违宪审查制度及机制的建设和严格依法行政 ;加强行政程序法制建设 ,促进国家权力的规范化运行进程 ;发展非政府组织并加强其法律规制 ,增强市民社会的自治能力等。  相似文献   
47.
全球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公民概念面临着新的挑战。全球化给公民带来的冲击只使其与国家发生关系的范围变得更为广泛、影响国家的权力运行的因素更多、公民监督的范围更广泛,并不能使公民概念的基本内容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48.
陈雄 《时代法学》2006,4(5):32-37
基本权利的主体有个人、公民、法人、组织集体之分,基本权利的最主要主体是个人,这是宪法思想史和宪法性文件所昭示的。中国宪法规定公民作为基本权利主体,个人只是义务主体。这样使得基本权利主体范围减少,在理论上与中国宪法规定的人权原理相悖。其原因有理论上的误区,也有翻译的误导。建议把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改为“基本权利”或者“人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其具体内容则重新以“个人”基本权利为主进行规范,使得宪法规范中的基本权利条款与人权规范的本质特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49.
公民宪法义务的语义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行政与法》2006,(9):82-84
由于对中国传统义务本位的深恶痛绝,研究义务特别是宪法义务被看作是“屈服国家”或“过时的思想”。宪法学界普遍认识到人性与失察权力结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但对人性与失范权利结合可能产生的后果关注较少,造成了宪法义务研究阙如的事实。清晰界定公民宪法义务的内涵和外延,是形成义务与权利的良性互动,构建宪法的平衡精神,教育公民“讲权利的同时,讲义务,讲责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前,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处于较低水平、面临许多困境,因此,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渠道,规范公民有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行为,最终形成政府与公民、媒体、非政府组织等等良性互动的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