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5篇
  免费   117篇
各国政治   81篇
工人农民   35篇
世界政治   8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2篇
法律   1782篇
中国共产党   69篇
中国政治   473篇
政治理论   276篇
综合类   180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184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在我国现行的追缴死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非法所得的程序中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因素.程序的不公开,对利害关系人程序参与权和程序救济权的剥夺,使得我国追缴死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非法所得的程序缺失了基本的诉讼特征,而更具有行政性治罪活动的性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主张在基本的诉讼格局中,以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追缴死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非法所得.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这种民事追缴程序的诉讼流程进行了初步的设计.  相似文献   
212.
为了合理扩张赔偿请求人的范围及对验资机构的责任顺序和责任范围作出更合理的解释,必须从强制验资的特殊性出发重新进行解释.强制验资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其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区别.验资机构对公司债权人所承担的民事责任属特殊侵权责任,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适用推定过错原则及推定因果关系、对验资机构的责任顺序和范围进行限制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13.
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无论在现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赋予权利义务方面,还是权利缺失时权利救济的程序保障方面,都存在不完善之处。应尽快确立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公平、公正及经济性价值取向;同时,应由当事人自由选择仲裁及诉讼程序,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214.
需要一种中介和桥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工会的具体实践连接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与工会学、劳动关系学等具体的有关工人阶级和工会的社会科学连接起来。劳动哲学就是这样一种中介和桥梁。  相似文献   
215.
张生 《法学研究》2007,29(1):125-134
有关资料表明,在清末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虽然立法者极为重视本国民事习惯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但在当时的条件下,难以将本国民事习惯采纳为成文法。从宣统三年完成的《大清民律草案》来看,本国民事习惯几乎没有对编纂民律草案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16.
中国古代先问亲邻制度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荣 《法学研究》2007,29(4):131-141
田宅交易先问亲邻的制度在法律中出现始于后周时期,在宋元时期达到极盛。明清时期,国家律典对此不再作强制性规定,但在民间习惯中,先问亲邻的做法仍广泛存在。这一制度能最大限度地将土地保留在本宗族的内部,减小交易风险,并协调家族成员关系。它与现代民法中的优先购买权和相邻权等制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17.
张学武 《法学论坛》2007,22(6):128-134
司法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内涵的核心价值,它直接关系到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与安宁.民事抗诉制度对于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能有效地监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有效地节省司法资源,克服司法地方化.正因如此,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民事抗诉制度只能不断完善与加强,决不能削弱,更不能废除.  相似文献   
218.
民法是现代社会赖以正常运转的基础法律。在最基本的法律制度上,行政法借用民法的概念与制度时不应改变私法主体既有的行为规范,以免社会无所适从。担保制度运用于行政法,形成行政担保不仅可行而且合理。行政担保与民事担保共用担保的一系列制度,可以建立起行政法与民法之间的桥梁,使各种不同的权利之间具有相互比较的基础,也可以节约大量的立法资源,避免一些潜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219.
以法院庭审为界限,庭审之前的准备程序称为刑事审判前程序,庭审之后的程序,称为刑事审判后程序。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辩护律师开庭前后的诉讼活动进行区分。应将辩护律师在休庭后择日宣判、一审判决送达后到上诉程序启动前以及死刑复核等阶段的诉讼活动纳入到刑事审判后程序中,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探究这一程序中辩护律师介入的立法缺陷、具体路径以及实践操作等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0.
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订以来,关于再审程序划分的“三阶构说”日渐占据民事诉讼学界的主导地位.应从“三阶构说”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现有法律规定,深入研究并完善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受理程序具体内容,并针对其中若干疑难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进一步完善申请再审案件受理程序的理论方向和具体构想,力求建立起更加完善、更具有操作性的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受理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