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2篇
  免费   101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104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65篇
法律   1114篇
中国共产党   209篇
中国政治   582篇
政治理论   297篇
综合类   15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343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公安高等院校的师资队伍是公安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面加强公安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体来看,公安大学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较高,职务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基本合理,能够适应当前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全面加强公安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围绕能力建设这个核心,以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为指导,突出重点,统筹安排,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2.
政府法制监督是我国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政府法制监督是实现依法治国和顺应民主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必然要求,是防止行政权被滥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推动政府法制监督应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43.
犯罪虽然由法律所界定,但刑法在犯罪圈的划定上受到社会化的深刻制约,犯罪的范围界定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也就不尽不致。立于社会化的视界,透视各种化现象和犯罪界定的联系,不难发现犯罪界定受到法化传统,社会哲学,社会道德和社会宗教等化因素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所以,对犯罪的理解应当植根于化之中,了解并把握立干背后制约犯罪划定的社会化机理。  相似文献   
44.
19世纪末,面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李鸿章等人秉承“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采取了“联俄制日”的外交政策,即利用俄国和日本在华利益冲突,使之彼此制约,以达到抵制日本侵略、保护自己的目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联俄制日”不仅没有达到“制日”的目的,反而被俄所利用,同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为俄国扩大对华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45.
蒋劲锋 《政法学刊》2006,23(1):64-67
犯罪的方面包容相应的犯罪构成要件,犯罪构成要件由犯罪构成要素组成,对三者的定位涉及到坚持用科学系统论分析犯罪构成的问题,应当弥补传统刑法理论在概念上混淆三者的疏漏,科学构建完善作为理论大厦基石的概念,另外,对犯罪各方面下犯罪构成具体相应要件和要素纵向深入的剖析,进一步印证了对三者上述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46.
区际民事案件移送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际民事案件移送制度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节约司法资源、减低司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率、保证司法公正、缓和区际管辖权冲突、避免当事人挑选法院、保护当事人合法的诉讼权益和促进区际司法协助等。美国和澳大利亚区际民事案件移送制度的立法与实践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7.
蒋劲锋 《行政与法》2007,(9):115-118
刑事工作和对刑事案件开展的新闻报道构成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为了建立两者的和谐良性互动,应从价值、真实标准、控制力量、信息、程序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在以马列主义等科学哲理和依法治国目标等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思想指引下,新闻工作应避免与前者消极的冲突,寻找共赢的互补,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选择案件进行报道,遵守合法、平衡和全程、无罪推定、追求客观真实,尊重法律真实等原则。  相似文献   
48.
传统刑法与以人为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绍先 《现代法学》2005,27(4):67-73
“以人为本”含有人道主义、人本精神、人性、人权的丰富内容。“以人为本”的说法最早出自先秦法家管仲之口,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在历代刑法思想、刑法制度,以及刑法条文中都有深刻的反映和具体的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9.
“一分为三”命题包括鼎立统一。在中国哲学史上,鼎立统一即三足鼎立是有地位的。后来在谈“三”色变的氛围之下,鼎立统一就没有存在的余地了。现在应该充分认识它的哲理性,肯定它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50.
犯罪学发展至今,仍然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为辅,主要原因是缺少分析犯罪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无法建立犯罪模型。文章首先在M arkov骨架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K-G过程的基本概念并给出相应定理,然后从社会犯罪的实际问题出发,以建立犯罪控制系统为目的,建立了宏观犯罪模型———社会治安稳定性模型,并用K-G过程研究了此模型,给出概率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