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篇
  免费   73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34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篇
法律   587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211篇
政治理论   125篇
综合类   3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陈光 《青年论坛》2013,(6):107-113
立法后评估是衡量或检验一部立法质量高低的基本制度.因立法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制度功能和意义,其可操作性的理论设计较为详备,以及对一些前沿性理论和制度的容纳,使得该制度“看上去很美”.然而,可靠性与有效性是立法后评估走向“实际很有效”必须面对的两个问题.尽管汪全胜教授等所著《立法后评估研究》对立法后评估的基础理论及如何操作进行系统论述,但没有从理论上有力解答评估的可靠性与有效性问题,尤其是如何保证评估信息的可靠与评估回应的有效.立法后评估实践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也表明我们对可靠性与有效性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对此,可通过重构评估主体模式以及改进评估方法和技术等方式,来增进立法后评估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2.
高等教育评价是考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而评价的质量保障取决于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本研究侧重于高等教育的服务功能,其评价视角是将"服务过程"与"服务结果"两方面相结合,构建了高等教育服务全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对目前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服务的效率和实力予以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提高高教的效率和实力的前提是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反过来,教育的高效运行也可以进一步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3.
绩效评核是政府公务员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与内地相比,澳门公务员绩效考核的法律依据比较充分、考核程序比较完备、对考核结果不满的救济机制比较健全,并且已经构建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量化测评指标体系,其在绩效考核方面的制度建设以及实践值得内地借鉴。  相似文献   
64.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伴随着扩招浪潮,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自然利于提高全民素质,实行教育公平,但政府硬性推行的结果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处境尴尬,并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走出这种困惑,如何克服大众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借鉴他国大众化教育模式,寻找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路径是我们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
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上存在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之争,二者都是在认识论角度论证,因此应引入价值论分析方法.国外存在客观的"排除合理怀疑"和主观的"内心确信"的证明标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在具体界定我国"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时,应当根据所要证明的罪行轻重,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66.
就“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评价体系,进行建模。“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型”的评价体系将以“效能”贯穿其中,一切因素归结于“效能”。  相似文献   
67.
SCI与我国科技评价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2003年和2004年度报道的定量数据,对SCI收录论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具体的数据说明SCI论文在地域、学科和语种中分布极不均衡,如果简单绝对地使用SCI作为我国科技评价的主要指标将有碍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SCI用于科技评价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8.
现有的法主体理论注重从外延来界定法的主体,这必然会导致法主体的缺损。法主体的认知逻辑可以是:先从本质层面来界定法主体的内涵,再从现象层面来界定法主体的外延,法主体的外延具有相对的开放性。经济法主体研究在遵循上述认知逻辑的基础上,可追问并扬弃经济法的本体论,立足于解析生产方式的变更所导致的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并抽象出经济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增量利益关系。增量利益源于剩余劳动的创造,可将劳动力权人作为经济法主体的内涵,而将自然人和自然人的组合作为经济法主体外延,并进一步对企业、国家、社会中间层等自然人组合的经济法主体属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9.
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需引进网络教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科学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教学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在深入研究当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状况的基础上,引进网络教学质量评估可以提供师生交流的网络平台,提供多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富有人情味儿的结果反馈。  相似文献   
70.
ABSTRACT

Workers’ resistance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ing how the working class respond to the growing labour precarity in post-socialist China. The labour studies literature posits that inequality and volatile capital movements increase workers’ precarity and lead to stronger labour resistance, such as strikes. However, workers’ cognition as an integral part of resistance has been rarely studied. This article examines cognitive resistance by Chinese workers from different tier cities by looking at their social trust, class identity, understanding of policies and class solidarity. Despite capital movements and precarity causing more labour unrest, it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a stronger cognitive resistance. While inequality and precarity are greater in the more developed megacities with a shifting capital favourability, workers in megacities display a more conservative cognitive resistance than those from the lower-tier cities. This study of workers’ cognitive resistance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future of the Chinese labour movement. It argues that the working class’s current cognitive non-resistance suggests that even if a window of opportunity were to appear in the wall of state oppression, workers are not cognitively prepared to coalesce into a coherent social movement that would bring about transformative cha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